抗戰勝利75週年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 |【抗日戰爭勝利多少年了2019】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稱九·三閲兵,是201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大型紀念活動,此次紀念活動主要內容是閲兵儀式。

本次紀念大會是習近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上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後第一次大規模慶典活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大會。

此次閲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第15次大型閲兵,是歷年來規模一次。

此前14次閲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期間進行,此次閲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次選擇非國慶期間舉行閲兵儀式,同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閲兵方式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二戰勝利。

本次紀念大會主要安排參加過抗日戰爭、現在健在老兵、支前模範和子女代表參閲,展示抗戰老兵和支前模範敬重,對抗日敬仰。

參閲部隊中國陸7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解放軍四總部直屬單位抽組。

方隊是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領導英模部隊羣體所在現役部隊代表。

裝備方隊展示裝備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大部分為首次亮相。

同時,本次閲兵邀請有關國家軍隊派代表和方隊參加[1]。

另外,此次閲兵安排了外國軍隊代表和國軍老兵參閲[2]。

本次閲兵首次設計八路軍、四軍、東北抗聯、華南遊擊隊英模部隊代表編組受閲[3]。

56名將軍領隊受閲是9月3日抗戰閲兵看點,這是閲兵式首次安排將軍領隊參閲。

受閲部隊官兵軍銜是中,這中華人民共和國歷次閲兵中是未有過[4]。

另外,本次閲兵展示武器國產主戰裝備,其中84%是首次亮相,包括新型坦克、新型火炮、新型導彈、指揮信息系統和無人機[5]。

此間,中國中央電視台投入了6轉播技術系統、89個攝像機位,使用了直升機航拍、搖臂攝像機、軌道攝像機、索道攝像機、微型攝像機設備,提供了公用信號[25]。

並表示本次閲兵式是2015年北京維安工作重中之重。

[6]
2015年3月20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確認於本年9月3日北京舉行閲兵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

[7]2015年3月26日,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大校認閲兵信息,並且會邀請相關國家軍隊參加閲兵[8]。

2015年5月10日,習近平訪俄並出席2015年紅場閲兵中央軍委副主席範長龍上和俄羅斯聯邦國防部長紹伊古會談時邀請俄羅斯政府派軍隊方陣出席當年9月北京舉行的閲兵式,紹伊古當場。

[9]
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發佈通知:2015年9月3日(星期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以往並非法定節假日),當9月4日,9月5日連休,當年9月6日(星期日)上班。

[10]
2015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世明,閲兵領導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作戰部副部長曲睿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此次閲兵詳情況。

王世明稱,此次閲兵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名義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並作講話。

此外,當日北京舉行招待會和文藝晚會。

另外,當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抗戰戰士、老同志,抗戰領或其遺屬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

習近平總書記這些人士頒發紀念章。

另外,2015年中國大陸創作推出一批紀念二戰勝利70週年舞台及影視文藝作品和出版物,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一套二戰勝利70週年紀念幣,國家郵政局發行一套二戰勝利70週年紀念郵票[2]。

2015年4月10日,山西北方機械製造責任公司為北京武警總隊訂造抗日戰爭勝利日閲兵式上使用72門08式禮炮中12門迎賓禮炮正式運抵北京。

[11]
本次閲兵受閲部隊集中訓練時間3個月。

各受閲部隊進駐北京閲兵訓練基地和周邊機場,展開集中訓練,主要是完成單方隊訓練和合練預演[13]。

9月3日上午,大會開始前,解放軍三軍軍校學員組成合唱後合唱了多首膾炙人口抗日救亡歌曲,包括《抗日軍政大學校歌》《保衞河》《遊擊隊歌》《太行山上》《強軍戰歌》。

十點整,主持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天安門城樓上宣佈紀念會開始[14]。

轟鳴禮炮聲中,武警國旗護衞隊護旗手邁着正步走升旗台。

當日升旗手26歲楊博,河北省邢台市臨西縣人,2010年10月開始擔負升旗任務。

隨後,全場肅立,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詞,其中宣佈會裁軍30萬人。

10時19,閲兵開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乘紅旗CA7600J檢閲車,開始檢閲受閲部隊[15][16]。

首長乘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本次閲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宋普選上[17]。

閲兵總指揮乘車懸掛VA 01945號牌,備用檢閲車懸掛VA 02015號牌。

習近平檢閲期間,各方隊問候“同志們”“同志們了”,各方隊迴應“首長”“為人民服務”;返回途中,方隊高喊時代強軍目標“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

勝利日閲兵中方受閲部隊安排2個乘車方隊、11個方隊,方隊編為1個護旗方隊、3個端槍方隊、7個掛槍方隊。

其中,2個乘車方隊各摩托車禮賓方隊45名隊員駕駛國產摩托車護衞;護旗方隊三軍儀仗隊207人組成;3個端槍方隊和7個掛槍方隊10個英模部隊方隊各359人組成。

另外,加拿大、德國、盧森堡、美國、歐盟由其駐華大使作為政府代表出席。

(個人身份出席,並代表官方政府)
其中,村山富市和泰倫齊出席過六年前2009年國慶閲兵[24]。

日軍位於橋東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挑起了蓄謀盧溝橋事變。

中國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財經頻道、綜藝頻道、體育頻道、軍事·農業頻道、科教頻道、社會法頻道、新聞頻道於北京時間9月3日早上7時30中午12時並機直播《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報道——勝利日》,而紀念大會包含於節目內,本次直播是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第一次於非午夜時段新址進行直播作業。

此外,全國共有32家省級衞視頻道、337家地市級主頻道全程轉播了儀式。

中國大陸共有4.89億電視觀眾收看此次直播,總收視率達到25.62%,總收視份額83.66%[26]。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英語:Victory over Japan Day,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戰爭結束日期及其後每年紀念日。

於戰事各國終止日期,此日各國有紀念日期。

美東戰時日光時間(UTC-4)1945年8月14日凌晨,美國接獲日本《波茨坦公告》各國傳遞了投降決定,當日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全國宣佈了這一消息;美國羅德島州「勝利日」(8月第2個星期一),即紀念8月14日。

日本時間8月15日正午,日本昭和天皇全國廣播了《終戰詔書》;同日重慶時間上午10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特級上發表了《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日本「終戰日」即每年8月15日紀念。

日本時間1945年9月2日上午,日本停泊東京灣美國軍艦密蘇裏號上同盟國簽訂《降伏文書》;
與「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1945年5月8日(部分國家定5月9日)「歐戰勝利紀念日」(Victory in Europe Day,簡稱「V-E Day」)。

1945年8月15日重慶時間早晨7時整,當時同盟國主要四國:重慶、華盛頓、倫敦、莫斯科,華語、英語、俄語戰場上雙方海陸空軍隊、世界各國,通過無線電廣播,播發內容公告:日本政府正式無條件投降。

日本稱此戰日(日語:戦の日)戰紀念日(日語:戦記念日)。

日本標準時間當天中午12時整,天皇裕仁通過電台廣播日本民眾宣讀了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終戰詔書》(這一廣播稱為“玉音放送”)。

日本政府當日早前,透過華盛頓瑞士使團,告知美國總統杜魯門,日本願意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於日本是軸心國中後一個投降國家,因此,歐戰勝利日後三個月日戰爭勝利日,標誌著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

不過,日本政府和軍隊代表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時區),才在停泊於東京灣美艦密蘇裏號甲板上,正式簽字同盟國投降。

於“V-E Day”一名並無提及“德國”,而“V-J Day”卻包含日本國名,因此有人稱V-J日太平洋戰爭勝利日(V-P Day,Victory in the Pacific Day)。

但實際上整個太平洋地區只有日本首軸心國,故大部分人後者並在意。

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但國際法而言,當時只是停戰,戰爭可能再起,戰爭結束是日本與同盟國簽署《舊金山和》於1952年4月28日生效之時。

[1]
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外務大臣重光葵及軍方代表、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停泊於東京灣美國海軍戰列艦密蘇裏號甲板上,簽字中華民國同盟國無條件投降,並徐永昌代表中國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

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稱9月2日日戰勝紀念日。

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投降文件印發9月2日「V-J Day」。

蘇聯因為時間差,1945年9月2日翌日舉行了日戰勝慶祝大會,而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定為9月3日。

1995年9月2日,發行日戰爭勝利50週年紀念郵票。

另外,美國各州有8月14日和8月15日兩天發行紀念郵票。

2005年,發行了“勝利60週年『Victory 2-9-45』楓葉銀幣。

[10]2020年發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5週年」紀念幣(有彩色單色兩種)[11],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線系列」第十枚(是後一枚)「歐戰勝利」銀幣[12]。

2000年,作為勝利紀念日(Anniversaire de la victoire de 1945)5月8日“V-E day”,舉行了歐戰勝利55週年紀念活動。

[13] 2000年9月2日,國防部舉行日戰爭勝利55週年紀念儀式。

蘇俄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9月3日,不過當年蘇聯主要戰場是歐洲,以至於5月9日歐洲勝利日,並沒有硬性規定亞洲部分,所以多數歐洲部分俄羅斯人民隨著西方習慣,紀念日定9月2日太平洋勝利日,後來俄羅斯延續了此規定。

而到了202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式簽署法案,將日期改回9月3日。

韓民國8月15日稱光復節,以慶祝朝鮮半島日本殖民統治中“解放”。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8月15日稱為“祖國解放紀念日”。

延伸閱讀…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週年

抗戰勝利75週年

日本政府8月15日作為“追悼戰爭死亡者、祈願和平”日,開展全國戰爭死亡者追悼儀式。

該日稱作終戰紀念日戰日。

政治團體和非政府組織於此日舉行和平集會。

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大東亞戰爭)終結日有諸多説法,主要為以下所列:
  地南北,人老幼,全體中華兒女冒着敵人炮火共赴國難,奮起抗爭14載,取得了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

  這是正義和、光明和黑暗、和反動決戰,中華民族近代史上轉折點。

血火洗禮中,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開啓了中華民族偉復興歷史征程。

  聽,歷史啓示偉真理激盪時空:正義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  一段歷史永誌忘——團結禦侮、浴血奮戰,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洪流  75年前8月15日,《大公報》頭版用超大號五個鉛字,全國人民宣告這一消息。

  短短五個字,讓多少人熱淚盈眶。

  近代中國,戰爭烽煙消散。

1840年英國殖民者藉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開始,泱泱中華陷入了一個個割地賠款屈辱噩夢。

  遼寧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外,一座佈累累彈痕“歷碑”,歷史定格——1931年9月18日。

  這一天晚上,日軍炸燬瀋陽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路軌,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蓄謀侵華戰爭。

幾個月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

  “那時起,白山黑水間抗日救國烽火迅速燃遍全國,做亡國奴中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了長達14年抗戰。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範麗説。

  展館內,遊客劉思陽女士和她6歲女兒,白色“國歌牆”前駐足。

  “我女兒,展覽中內容她不能完全理解。

但我‘國歌牆’這兒她講了很久,這是她熟悉歌。

我想讓她瞭解這是一場人民戰爭,是當年先輩血肉築起了希望。

”劉思陽説。

  盧溝橋畔,碧波盪漾。

89歲高齡鄭福來老人臂戴“宛平志願者”紅袖標,思緒回到83年前那個夜晚:“我家住盧溝橋西,到盧溝橋50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炮彈聲差不多響了一宿……”  那個晚上,密集槍炮聲年6歲鄭福來睡夢中。

他明白,日本人進城了。

頭一天一起玩耍夥伴四春子,落到自家門前炮彈炸死。

  “死一個中國人,像死一隻螞蟻。

”80多年過去了,鄭福來老人萬分。

  “中國同胞們!平津!華北!中華民族!只有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出路!”  駐守北平宛平城中國軍隊奔赴盧溝橋抵抗日軍(資料照片)。

1937年7月7日夜,駐豐台日軍盧溝橋畔中國守軍防區內進行軍事演習。

演習結束後,日軍藉口失蹤一名士兵,無理要求進入中國軍隊防守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國守軍拒絕。

日軍位於橋東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攻擊,挑起了蓄謀盧溝橋事變。

延伸閱讀…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守軍第29軍官兵日軍橫無理挑釁和攻擊下,忍無可忍,奮起抗擊,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第一槍。

新華社發  七七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號召通過電波,激盪着億萬國人心。

  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國共合作基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意志,全體中華兒女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洪流之中。

  “儘管時力量弱小,但作為發表抗戰宣言政黨,中國共產黨擔起了抗日救亡先鋒歷史責任,發揮了中流砥柱關鍵作用。

”原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王新生説。

  江蘇南京,侵華日軍南京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8月15日上午8時整,各界人士此舉行和平集會。

  第一次來紀念館參觀“95後”凌博建,一面檔案牆前停下腳步。

藍色是倖存者檔案,灰色是第三方證人、日本老兵檔案,黑色是死難者檔案,一共一萬多份。

  “每個檔案背後是活生生生命,是歷史。

”凌博建感慨地説:“6周時間裏,30多萬同胞屠殺。

身處和平年代,很多時候會忘記和平是多麼,只有回顧歷史,知道侵略者是多麼。

”  漫步展廳,1213張南京屠殺倖存者照片牆上密密麻麻地陳列着。

那一張張定格面龐,彷彿凝望着這段歷史。

  整個14年抗戰期間,中國付出代價:一半國土日寇踐踏,930餘座城市侵佔,軍民傷亡3500萬人以上,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抗爭,後勝利。

  這場關乎世界和平、人類命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持續時間,抗擊和消滅日軍多,付出代價,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

  歷史如鏡,昭示未來。

  紀念館廣場上,人們撞響和平大鐘。

鐘聲,寄託着人們逝者無限哀思,人類命運、世界和平發展期盼……  一種精神穿越時空——血戰、抗戰,中華兒女譜寫驚天地、泣鬼神愛國主義篇章  “我們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

”一首膾炙人口《遊擊隊歌》,抗戰期間鼓舞了萬千軍民。

撫今追昔,歌詞中“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不是當年條件所迫?  14年艱苦卓絕抗日戰爭,是落後農業國同工業國之間。

四軍老戰士江斌回憶道:“日本鬼子拿是新式機槍、山炮,子彈。

我們槍是‘湖北條子’‘套筒’。

子彈袋子看起來直挺挺,實際上幾顆。

”  敵強我,裝備落後,缺衣糧……是什麼樣信念支撐英雄穿越槍林彈雨?是什麼樣精神鼓舞中華民族歷經血火考驗?  江西省南昌市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廣場,南昌市書院小學學生革命先輩塑像敬獻花籃(2019年4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彭昭 攝  江西南昌友竹路上,一棟二層小樓靜靜矗立。

這裏是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

82年前,四軍這裏完成組建。

  館內,名《八千人歌詠大遊行》油畫令參觀者駐足。

畫中,音樂家何士德站卡車上指揮8000人進行歌詠大遊行,馬路上人山人海、羣情激憤,“保我中華”迎風高揚。

  “當時大批血青年、愛國人士彙集南昌,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加入四軍戰地服務團、江西青年服務團組織,抗日救亡熱情空前漲。

”館長劉松濤説,“眾志成城、捨生忘死、共赴國難精神,融入國人血液。

”  正如當年一份報紙社評説:“今天南北戰場上,是爭着死,搶着死,因為大家有信仰,知道犧牲自己,是換取中華民族子子孫孫萬代獨立,並且確有把握,達到。

”  “力量比不但是軍力和經濟力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毛澤東同志一語中。

  8月25日拍攝上海四行倉庫西牆,如今這裏是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公眾展示組成部分。

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  上海蘇州河畔,一面佈了8個炮彈孔和400餘個大小槍彈孔高牆,記錄着一段可歌可泣歷史。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激戰正酣。

面數倍於己敵人,中國守軍第88師第524團謝晉元、楊瑞符帶領“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血戰……  “前後方明白淞滬會戰是一場艱苦卓絕戰爭,如果退縮,國將不國,我們唯有抵抗。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程兆奇説。

  “中國會亡,中國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鬥守戰場……”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內,《歌八百壯士》旋律反覆奏響,人們思緒拉回到那段烽火連天歲月——  誓死報國佟麟閣,面日寇進犯陳詞“國家多,軍人馬革裹屍,死報國”;  戰鬥到後一刻張自忠,寫信告諭官兵“國家民族死決心,海,石爛,半點改變”;  受盡折磨趙一曼,臨刑前高唱“民眾旗,血紅旗,收殮着戰士屍體,屍體沒有,鮮血染了旗幟”;  枯草、樹皮和棉絮果腹楊靖宇,隻身敵人周旋5晝夜,鬥爭,直至彈盡;  寧死不屈“狼牙山五壯士”,面步步逼近日偽軍,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懸崖……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中華民族危險時候,這些挺身而出抗戰英雄拋頭顱、血,中華民族築起牢不可破血肉長城。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民族氣節,不畏、血戰英雄氣概,百折撓、堅忍不拔必勝信念……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東京灣“密蘇裏”號戰列艦上舉行。

圖日本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前排右)日本投降書上簽字。

新華社發    1937年,八路軍115師戰士平型關公路兩側伏擊日軍。

新華社發    1937年8月13日,上海守軍淞滬會戰中抗擊日寇。

新華社發    長城腳下,喜峯口外    於槍械陳,彈藥    受傷了,從血泊中爬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