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稱開國元帥、十大元帥,可簡稱元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5年授予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抗日戰爭、第二次國共內戰中貢獻良多十位中國共產黨軍事領導人軍銜,依序為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和葉劍英十人。
同時授予有十名。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決議》,27日,時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頒發命令狀,授予10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十大元帥」由此確立。
每位元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十大元帥並不是十位大元帥,評定高級軍銜方案中,毛澤東應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後來授予十大元帥和十大外,評為元帥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評為有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人,但他們拒絕授銜。
想知道更多開國十大元帥、十位大將,誰最能打?嗎?看下去..:1965年軍銜制取消,1988年恢復軍銜制後有設立元和大將軍銜。
十大元帥實質上享受國家級正職政治待遇,如逝世後天安門地下半旗。
原名彭清宗,字懷歸,號得華。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決定,
1955年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面實行軍銜制。
條例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416級。
同年9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了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決議。
毛澤東主席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人授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階,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
建國初期,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加強執政黨建設,維護黨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傾向,保持黨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
他多次出國訪問、會見外國領導人,增進了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友誼。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遭到林彪、江青集團侮辱和打擊,但受到毛澤東保護。
1976年7月6日北京逝世。
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選集》。
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年)。
軍事家。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徵後期擔任過毛澤東同志為政治委員陝甘支隊司令員;到達陝北後,擔任過軍前敵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第一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一九六五年,擔任建設大三線副總指揮。
他任黨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政治局委員。
他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彭德懷是德高望重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解放軍卓越領導人之一;他畢生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建立了歷史功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彭德懷遭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無端誣陷和迫害,衞兵成都押回北京,遭批鬥、關押,他據理鬥爭,不屈;於摧殘和折磨,他身患結腸癌,於1974年11月29日14時52分在北京含冤辭世,時年76歲。
1974年12月17日,彭德懷遺體301醫院秘密送往火葬場火化。
掩蓋事實,這份火化申請上寫是:“申請人:王奎,住址:301,與死亡人關係:父子,死亡人姓名:王川,男,76歲,印號○○一二六九○。
”1978年11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他平反昭雪,恢復名譽;同月24日,中共中央北京人民大會堂他陶鑄同志同時舉行了追悼大會,鄧小平同志悼詞。
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1955年)。
軍事家。
延伸閱讀…
原名林祚,字陽春,號毓蓉;曾用名育容、育榮、尤勇、李進。
192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井岡山時期後任營長、團長、軍長、軍團職;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司令員職,指揮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戰役;解放後歷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防部長、中央軍委副主席職。
“文化大革命”期間,組建反黨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陰謀篡奪黨和國家權力。
1971年9月13日,倉皇出逃林彪乘坐飛機墜落温都爾汗附近,暴屍於異國荒野。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
辛亥革命時期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參加了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
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
1986年10月7日北京逝世,終年94歲。
劉伯承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功勳,我國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貢獻,我軍向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貢獻。
賀龍(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原名賀文常, 字雲卿。
湖南桑植人。
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
延伸閱讀…
他半個多世紀革命鬥爭生涯中,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了貢獻,建立了功勳。
“文化大革命”中,賀龍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夥迫害。
他堅持黨原,對林彪、江青、康生一夥進行了堅決鬥爭,表現了共產黨員不屈氣節和高尚品德。
1969年6月9日,迫害致死。
賀龍含冤而死後,毛澤東説過:“我看賀龍搞錯了,我要負責”。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指示賀龍平反。
陳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國共產黨員。
國共內戰時期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
文革期間,陳毅、譚震林人四人幫鬥爭,方劃“二月逆流”。
1971年1月16日,陳毅腹痛加劇,發現患有腸癌。
1972年1月6日北京逝世,享年71歲。
記載,開始時毛澤東並參加陳毅追悼會。
但後一分鐘,毛澤東突然決定參加。
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追悼會,毛澤東到達現場。
第二天《人民日報》刊發了毛澤東參加追悼會消息。
羅榮桓(1902年11月26日-1963年12月16日),原名羅慎鎮,字雅懷,號宗人。
生於湖南省衡山縣寒水鄉南灣村(今屬衡東縣榮桓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羅榮桓任人民檢察署檢察長、政務院政治法律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中國十大元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