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自己姓氏感興趣,是自己同姓歷史上有哪些文臣武將,有沒有皇帝是自己姓氏。
是時候聽到哪位名人和自己一個姓或同名同姓覺得十分自豪,今天我來説一下姓魏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值得我們自豪。
第一位。
戰國時期魏國國君姓魏,開國國君叫魏斯,歷史上魏文侯,其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鼓勵耕種,進行一系列改革,使魏國,並成為了戰國七雄之一。
第二位是魏冉,戰國時期楚國人,看過秦帝國知道,他是羋月弟弟,秦國任將軍,後官丞相,並封於穰地(今河南省鄧縣),號穰侯。
第四位唐代名臣,博學多才敢於犯顏直諫政治家魏徵,他提出「兼聽,偏信」、「君,舟,民,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治世名言,曾諫二百餘事,唐太宗器重!算魏姓名人。
第六位是藝術家,他魏良輔,是明代戲曲家,是崑腔創立者,其所著《曲律》一書其後戲曲音樂發展產生影響,這是魏姓一個文藝青年!歷史上有很多魏姓名人和能人,我介紹這麼多吧,其他人可以進行補充。
如果歷史類問題感興趣可以關注我,如果覺得滿意請點讚支持謝謝。
魏姓是中國第四十五位姓氏,主要分佈河南、河北、山東、陝西和四川,總人口有六百零三萬。
治世名言。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所載,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晉國大夫。
公元前661年,晉獻公封畢萬於為邑。
魏(Wèi)姓源出有四1 出自姬姓,為周文王裔孫畢萬後,邑氏或以國名氏。
據《元和姓纂》、《史記·魏世家》、《通志·氏族》有關資料所載,周文王第15子畢公受封於畢,其孫畢萬畢國西戎攻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
功,賜魏地邑,其後子孫以邑氏,稱為魏氏。
百家姓百家圖騰:孔曹,金魏陶姜孔姓。
成湯名履,一字天乙,是個聖明君主,子孫商族姓「子」其字中「乙」組合起來,定孔氏。
中國有著五千年華夏文明,其中姓氏文化流長。
《百家姓》相信每個人是信手拈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是排在前面八個姓,那麼現如今中國排名前五姓氏是哪些呢?下面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隗姓魏氏歷史不到20年所謂隗姓魏氏,是十幾年創造出來一個概念,假源流!商末隗姓魏國後滅,其子孫以國氏,姓魏,已有4000年歷史。
宋版《百家姓》30位——魏聽楠書房講百家姓請點擊下方圖標羋月弟弟什麼姓魏?看過《羋月傳》夥伴兒知道,女主羋月有個她灰常有愛弟弟叫魏冉,她倆同母異父,所以姓情理之中,但是這魏冉原本是姓羋,這是腫麼回事兒呢?今天我們來瞭解一下百家姓中魏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衞、蔣沈韓楊」,這是百家姓開篇,但其中國姓氏不止常用那些。
宋代《百家姓》收入628個姓氏,明代《千家姓》收入1594個姓氏。
中國人見於文獻姓氏有5662個,其中單姓3484個,複姓2032個,三字姓146個。
如今,説到繁華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是仁讓選擇。
而歷史上,城市是變遷。
戰國時期來説,魏國是戰國初期霸主,不僅奪取了秦國河西地,而且壓制著楚國強國。
魏國衰落後,齊國成戰國中期霸主,一度和秦國並稱東西二帝。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時,任諫議大夫,敢犯顏直諫。
提出兼聽,偏信闇、君,舟,民,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魏 源:原名達(1794-1857),改源,字,湖南邵陽金潭(今湖南省隆回縣)人。
曾諫二百餘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
龔自珍同為今文經學派,主張抵禦外來侵略。
編撰《海國圖志》,提出師夷技制夷思想,倡導改革變法。
他是中國放眼看世界人物之一。
魏無忌:魏國信陵君。
魏安釐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當時魏家子弟。
他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並稱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歷史上出人頭地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是大名鼎鼎人物。
魏 延:三國時蜀漢名,隨劉備於蜀,聞名,累遷徵西將軍,南鄭候。
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陽人。
自序:漢初魏無知封高良侯,子。
均子恢。
恢子彥。
彥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經史,位終本郡太守。
子悦,字處德,性,有度量,宣城公趙國李孝伯見而重之,女妻焉。
位濟陰太守,以善政稱。
清朝文學家,著有《魏叔子文集》。
其中《鐵錘傳》選入高中課本。
魏 顆:春秋時代晉國魏犨兒子,人明禮,任晉國將軍職。
有一次秦桓公派遣了一位善戰,威震當時名杜回,帶兵攻伐晉國,大軍晉國輔氏(今陝西省輔邑縣)的地鄲紮營,準備會戰,晉國面臨威脅,派魏顆將軍出師抗,兩軍戰之下,結果出乎意料,魏顆輔氏地方打敗了秦師,虜獲了秦國猛杜回,晉國立了戰功。
獎勵魏顆這次功勞,晉景公令狐地賞他做了封邑。
魏顆兒子魏頡封邑姓,稱令狐氏。
延伸閱讀…
魏 絳:即魏莊子,魏犨子,春秋時晉國卿。
其先祖為庶人,周同姓,因伐紂周武王封於畢,於是姓。
到畢萬時,事晉獻公,伐霍、耿,魏國,封於魏,魏為姓。
晉文公時,魏氏列為大夫,於霍(今山西省霍州)人。
他活動主要晉悼公時期(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59年)。
晉悼公元年(公元前573年),魏絳司馬,執掌軍法。
魏 斯:戰國初魏國建立者,歷史上魏文侯,其在位期間獎勵耕戰,興修水利,進行改革,使魏國日益,併成戰國七雄之一。
魏 冉:戰國時期楚國人,秦任軍,後拜相,封於穰(今河南省鄧縣),號穰侯。
魏 相:濟陽定陶(今山東省定陶東北)人,西漢丞相,宣帝時封高平侯,歷任大司農、御史大夫職,其主張整頓吏治,考核實效。
魏 延:義陽(今河南省桐柏西)人,三國時蜀漢名。
隨劉備於蜀,聞名,累遷徵西將軍,後封南鄭侯。
魏 舒:西晉任城樊(今山東省濟寧)人,晉武帝時司徒,其人能斷大事,時人推崇。
魏 收:下曲陽(今河北省晉州西)人,北齊史學家。
北魏時任編修國史,北齊時任中書令兼著作郎,以才學聞名於世。
編撰二十四史之一《魏書》。
魏 徵:館陶(今屬河北省)人,唐代名臣,政治家,相太宗,任諫議大夫,敢於犯顏直諫,提出“兼聽,偏信闇”、“君,舟,民,水。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治世名言,曾諫二百餘事,為太宗所器重,其博學多才,文采飛揚,著有《羣書治要》書。
魏 勝:字彥威(1120-1164),淮陽軍宿遷(今屬江蘇省)人,南宋抗金名。
出身於農家,早年弓箭手。
膽略過人,驍勇善戰。
魏 源:原名達(1794-1857),改源,字,湖南邵陽金潭(今湖南省隆回縣)人。
延伸閱讀…
道光進士,官內閣中書,晚年任高郵知州。
近代思想家,龔自珍齊名,時稱”龔魏”。
他主張學習西方,提出”師夷技制夷”,倡導變革。
魏源詩名,但他詩具有思想內容,鴉片戰爭時期許多名篇,感情,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
他有許多山水詩寫得氣象雄偉,瑰麗,有具哲理意味。
魏源詩風格,奔放,但律詩用典多,顯得費解,韻味。
著有《古微堂詩集》和《清夜齋詩稿》。
魏 叔:山東壽光籍。
清朝乾隆時期官至引龍侯。
後代現居壽光侯鎮黃橋。
有一支東北吉林扶余五家站鎮,黑龍江省雞西市。
魏無忌:魏國信陵君。
魏安釐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當時魏家子弟。
他齊之孟嘗君、趙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並稱“四公子”。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歷史上出人頭地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是大名鼎鼎人物。
魏伯陽:東漢時會稽上虞(今屬浙江省)人,煉丹術家,著有《參同契》三卷,“大易”、“黃老”、“爐火”三家理法參照會契合一,我國思想史重要著作。
魏了翁:四川省蒲江人,南宋思想家,其所著《鶴山全集》強調“心、養心”,推崇朱熹學説。
魏忠賢:明代河間肅寧(今屬河北省)人,無賴,自宮……餘下全文>>戰國四君子之一:信陵君魏無忌;唐朝大臣魏徵,清朝末年睜眼看世界魏源。
,魏姓名人有哪些 魏畢萬,晉獻公十六年(前661年),趙夙為御,畢萬為右,攻滅霍、耿、魏三小國,魏(今山西芮城)封畢萬,為大夫。
國名姓氏,此為魏氏發祥始。
魏武子,又名魏犨,魏姓歷史上出人頭地人物,春秋時晉國大夫,其二子魏顆和魏絳,是名人。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東周戰國時期魏國建立者。
魏武侯(?—前370年)漢族,姬姓,魏氏,名擊。
東周戰國初期魏國國君中原霸主。
魏惠王,漢族,姬姓,名罃。
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
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第一個開封國君,開封發展有著歷史貢獻。
魏昭王(?─前277年),漢族,姬姓,魏氏,名遫。
魏襄王子。
東周魏國第5代國君。
魏延(公元169年-公元234年),字文長,義陽(今河南省桐柏西)人。
三國時期蜀漢名,深受劉備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