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元標,字爾瞻,吉水人。
九歲《五經》。
泰和胡直,嘉靖中進士,官福建按察使,師歐陽德、羅洪先,得王守仁傳。
元標弱冠遊,即有志學。
舉萬曆五年進士。
觀政刑部。
張居正奪情,元標抗諫。
且曰:“陛下居正社稷耶?居正才雖可為,學術;志雖,自用太甚。
其設施者,如州縣入學,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損其數。
是進賢。
諸道決囚,有定額,所司懼罰,數必取盈。
是斷刑。
大臣持祿苟容,小臣畏罪緘默,有今日陳言而明日獲譴者。
是言路未通。
河氾濫災,民有駕蒿巢、啜水餐者,而有司不以聞。
是民隱未周。
其他深之吏,傑材,不可枚數矣。
伏讀敕諭‘朕學成,志定,先生既去,前功盡隳’,陛下言及此,宗社無疆福。
雖然,弼成聖學,輔翼聖志者,可謂廷無人。
開禧三年十一月,韓侘胄伐金戰敗,隨後韓侘胄-受到。
《史記》作騶忌,齊桓公田午時大臣;齊威王田因齊時期,鼓琴遊説齊威王,任相國,封於下邳縣(今江蘇省邳州市),號成侯;後侍齊宣王田闢疆。
他勸説齊威王獎勵羣臣吏民進諫,主張革新政治,修訂法律,選拔人才,獎勵賢臣,處罰奸吏,並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從此齊國。
前360年前後,齊威王起用鄒忌實行改革,”修法律而督奸吏”。
鄒忌事田齊桓公、威王、宣王三朝。
諷喻善諫見稱。
齊威王繼位後,不治朝事,委政卿大夫,諸侯並伐。
他入諷威王,喻以妻妾親私琴音、和諧,使威王納諫。
威王乃下令羣臣吏民,有能面指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者受中賞,能謗議於市朝聞於王耳者受下賞。
他以此得威王賞識,任為相。
主張選賢任官,修訂法律,監督清除奸吏。
後田忌睦,迫使田忌出奔。
歿於宣王初年。
鄒忌田齊桓公(不是春秋五霸之一……清光緒年間,聞名鄉裏昌城人鄒振嶽,葵亥(公元1893年)成進士,調署保定府,轉補天津大吏。
“沿行,薦績功道員,加二品銜,賞戴花翎。
”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夏,“勘驗子牙河,觸炎歊波濤,積勞成疾”病死於官府,終年60餘歲。
鄒振嶽學,知識淵博,書法,善行書,酷愛詩詞,能脱口而出。
傳説,他一次到江南巡遊,當地貢生秀才,攻其不備,提出其詩,曰:“江南是多山多水多才子。
”話音失,鄒振嶽順口答曰:“山東是一山一水一聖賢。
”他泰山五嶽首,黃河是中華民族母親河,孔子為儒家聖賢聞名世界,而蓋壓羣雄,魯人增光添顏。
他話趣事流傳多,昌城人津津樂道,引以豪。
他家舍保存,古香古色,成為市級文物保護建築。
…鄒漸鴻(1826~?),字儀可,清博羅公莊南坑人,1861年(鹹豐十一年)舉人。
內閣中書任方略館校。
1881年(光緒七年),授福建鹿港同知,地台灣中路,鴻抑強扶弱,平息鬥爭,積案,捐俸資助書院中生徒的津貼費,治理本地土著,恩威並濟,政績全台灣第一。
1884年(光緒十年)秋,法國人侵犯台灣,基隆、澎湖告警,南北道路梗塞,鴻奉清廷命督導運輸兵餉糧食,全部沒有失誤,並且安撫百姓,絲毫沒有驚擾。
-行賞,任命為知府。
公元1887年(光緒十三年),台灣改省,鴻六十歲,其母九十一歲,於是辭職回鄉,侍奉0。
來源:博羅縣地方誌辦公室…鄒應龍(1173-1245年),作應隆,字景初,泰寧城關水南街人。
南宋-。
鄒應龍雖家境貧寒,但胸懷大志,刻苦讀書,少年時熟讀諸子百家,能手抄經、傳。
南宋慶元二年(1196年),23歲鄒應龍考中狀元,任命秘書郎出知南安軍;召回為正字,遷校書郎、實錄院檢討官,參與了修纂《孝宗實錄》工作。
開禧元年(1205年),鄒應龍調任兼資善堂講,尋遷起居舍人及玉牒檢討官。
開禧二年,偏安一隅南宋朝廷發生了一起-,外戚身分韓侘胄了鞏固自己政治地位,決定伐金。
朝野此議論。
鑑於當時南宋國力,內患,鄒應龍堅決反對金國用兵。
可是,韓侘胄擅權國,打擊異己。
當年,鄒應龍排斥出京,直龍圖閣知贛州;第二年改任提點江西刑獄兼郡事。
鄒守益:江西安福人,明朝理學家。
嘉定元年(1208年),鄒應龍應召入京任中書舍人兼太子諭德、左庶子。
同年…鄒勇夫,字,生於唐末,原籍河南光州縣。
年時,即知兵書、善騎射。
唐僖宗時,全國各地藩鎮割據、混戰,農民起義,他參加了王緒首農民起義軍,軍校,並南下,於唐光啓元年(885)入閩。
後王緒,盡誅雄才人物,勇夫遂即推崇王潮、王審知兄弟,擒囚王緒、擁立王潮、取泉州、入福州和統一福建籌劃和戰鬥中,功勳,並無二心,得“二王”器重,讓其參贊軍政大權,倚之如左右膀。
唐乾寧四年(897),王潮去世,審知接任福建觀察使、威武軍節度使,勇夫積極支持審知封疆大臣而稱王和治理本境主張。
唐天祐四年(907年即梁開平元年),朱温篡唐稱帝。
這時,各地藩鎮後稱王自立,王審知僚屬中多有擁。
勇夫審知敷陳利害,認為境內未靖,民力,且吳(楊行密)、吳越(錢鏐)、南漢(劉隱)有乘機侵閩可能。
因此力主外奉梁正朔,內繼續“保境息民”政策,臻於不敗地,……鄒家燮(公元1766-1811年),字秀升,號理堂,生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江西樂平鎮橋鎮墩上鄒家村人。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解元,嘉慶六年(1801年)進士,旋殿試,一甲第三名欽點探花,授職翰林院編修,後任錄館纂修官、文淵閣校理、江南道監察御史、禮科事中等職。
一次仁宗親臨翰林院,鄒家燮恭敬地呈上自己編修校理書刊,仁宗看後滿意,列為二等成績,賜《味書室全集》和犀硯、宣紙物品。
,派他赴貴州擔任副考官。
鄒家燮作風正派,審卷認真,得到了大家評。
嘉慶十一年(1806年),授江南道監察御史。
當時各地缺額補員,可以總督、巡撫指名選拔。
鄒家燮認為這樣做可能會有人營私舞弊,奏明皇上,提出補員名單要經朝廷核實建議。
江西巡撫金光悌走馬上任,上本啓奏説江西巡撫、藩司、臬司、鹽糧各巡道及各州、縣有大量未了結懸案,計萬餘起。
擬請巡撫首,成立一個總局,…鄒琳琳,演員,籍貫浙江,主要活躍八九十年代港台地區。
參與過多部經典電視劇拍攝,包括93版《包青天》,96版《紅樓夢》,97版《施公奇案》,86版《煙雨濛濛》,88版《在水一方》,88版《飛花》。
鄒衍:戰國時國人,思想家、陰陽家。
他學究天人,雄於辯口,號“談天衍”。
創五行始説。
“陰陽訊息”,藉以論述天道、世運轉移。
鄒忌:戰國時齊國大臣、政治家。
任相期間,諷諫王進賢納諫,整飭軍容政紀,法治。
一年後受封下邳,號曰成侯。
後人以其懿行“諷諫”堂號。
鄒陽:人,西漢辯士,文辯知名,寫有《上吳王書》、《獄中上樑王書》。
鄒補之:北宋學者,著述,有《春秋語孟注》、《兵書解》、《宋朝識略》。
鄒諷:江西吉水人,南宋愛國大臣,任江西招諭副使,後因功進兵部侍郎,文天祥執,他自殺。
鄒浩:常州晉陵(今屬江蘇)人,宋代大臣、詩人,自號道鄉居士。
兩起兩落,歷吏部、兵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職。
有《道鄉集》詩集。
鄒應龍:陝西長安(今西安)人,明嘉靖進士,官御史。
上書指斥嚴嵩,使嚴嵩父子倒台。
後得罪東廠太監,彈劾罷職。
鄒守益:江西安福人,明朝理學家。
師王守仁,曾中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後辭官還鄉講學,聽者尊其東郭先生。
延伸閱讀…
有《東郭集》。
鄒元標:江西吉水人,明代左都御史。
一生仕途波折,開罪張居正,謫戍都均衞六年,開罪魏忠賢,辭官鄉。
家居講學三十年,趙南星、顧憲成號三君子,是東林黨首領之一,有《願學家》。
鄒亮:明代學者,工詩文,為景泰十才子之一。
喜藏書,著有《鳴珂》、《漱芳》。
鄒一桂:江蘇無錫人,清代大臣、畫家,官禮部尚書。
工繪事,尤工花卉,間作山水。
有《小山文集》。
鄒伯奇:廣東南海人,清末科學家。
對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儀器製造有研究和獨到建樹。
發明、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近代機。
著有《乘方扌妻術》、《甲寅恆星表》、《測量備要》。
鄒容:四川巴縣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烈士。
日本,一九零三年寫成《革命軍》一書,號召四萬萬同胞起來推翻清,建立一個獨立、民主、“中華共和國”。
後《蘇報》案被捕,一九零五年死於獄中,年二十歲。
鄒韜奮:原籍江西餘江,生於福建永安。
現代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
事抗日救亡運動,逮捕入獄,為“七君子”之一。
一九四四年病逝,終年四十九歲。
鄒衍:戰國時國人,思想家、陰陽家。
他學究天人,雄於辯口,號“談天衍”。
創五行始説。
“陰陽訊息”,藉以論述天道、世運轉移。
鄒忌:戰國時齊國大臣、政治家。
任相期間,諷諫王進賢納諫,整飭軍容政紀,法治。
一年後受封下邳,號曰成侯。
後人以其懿行“諷諫”堂號。
鄒陽:人,西漢辯士,文辯知名,寫有《上吳王書》、《獄中上樑王書》。
鄒補之:北宋學者,著述,有《春秋語孟注》、《兵書解》、《宋朝識略》。
鄒諷:江西吉水人,南宋愛國大臣,任江西招諭副使,後因功進兵部侍郎,文天祥執,他自殺。
鄒浩:常州晉陵(今屬江蘇)人,宋代大臣、詩人,自號道鄉居士。
兩起兩落,歷吏部、兵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職。
有《道鄉集》詩集。
鄒應龍:陝西長安(今西安)人,明嘉靖進士,官御史。
上書指斥嚴嵩,使嚴嵩父子倒台。
後得罪東廠太監,彈劾罷職。
鄒守益:江西安福人,明朝理學家。
延伸閱讀…
師王守仁,曾中狀元,授翰林院編修,後辭官還鄉講學,聽者尊其東郭先生。
有《東郭集》。
鄒元標:江西吉水人,明代左都御史。
一生仕途波折,開罪張居正,謫戍都均衞六年,開罪魏忠賢,辭官鄉。
家居講學三十年,趙南星、顧憲成號三君子,是東林黨首領之一,有《願學家》。
鄒亮:明代學者,工詩文,為景泰十才子之一。
喜藏書,著有《鳴珂》、《漱芳》。
鄒一桂:江蘇無錫人,清代大臣、畫家,官禮部尚書。
工繪事,尤工花卉,間作山水。
有《小山文集》。
鄒伯奇:廣東南海人,清末科學家。
對天文、地理、物理、數學、儀器製造有研究和獨到建樹。
發明、製造了中國第一台近代機。
著有《乘方扌妻術》、《甲寅恆星表》、《測量備要》。
鄒容:四川巴縣人,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烈士。
留學日本,一九零三年寫成《革命軍》一書,號召四萬萬同胞起來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獨立、民主、“中華共和國”。
後《蘇報》案被捕,一九零五年死於獄中,年二十歲。
鄒韜奮:原籍江西餘江,生於福建永安。
現代新聞記者、政論家和出版家。
事抗日救亡運動,逮捕入獄,為“七君子”之一。
一九四四年病逝,終年四十九歲。
鄒姓出自春秋時期,是國名命名姓氏。
上古有鄒國,稱邾婁(今山東鄒縣一帶),宋緡公裔孫正孝父受封於鄒,他子孫封地名為姓,稱為鄒氏。
望族居範陽郡(今河北涿縣)。
鄒姓家族常用以下2位族中名人嵌作楹聯,事彰揚,並表明為正宗鄒姓之後。
鄒姓名人中記者是鄒韜奮。
新聞記者兼政論家和出版家。
江蘇餘江人。
1926年上海主編《生活》週刊。
從此生事新聞事業。
批評國民黨日寇抵抗政策。
創辦生活書店,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1933年流亡海外。
1935年回國後事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沈鈞儒被捕,是“七君子之一”,出獄後主編《抗戰》刊物,1942年進入解放區,後癌症而奪去生命,遺囑要求,中共追任他中共黨員。
鄒姓名人中年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烈士是鄒容,四川巴縣人。
1902年留學日本,參加留日學生愛國運動,回國後寫了反清檄文《革命軍》,號召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中華共和國。
後《蘇報》案判刑兩年,1905年死於獄中,年20歲。
鄒姓名人中出的古代政治家是鄒忌,戰國時人,鼓琴遊説天下。
齊威王看中,任為相國,封為成侯,勸説齊王鼓勵羣臣百姓進諫,改革政治,他治理下,齊國日益起來。
鄒姓名人中反動分子是鄒魯。
廣東人,早年留學日本,參加中國同盟會,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堅決反對孫中山“三大政策”,是“西山會議派”骨幹分子。
解放前夕逃亡海外。
鄒家華,以前國家領導人呢!朋友,中國歷史上姓鄒名人,如鄒魯氏,其女帝嚳妃。
戰國時人陰陽家驅鄒衍。
戰國時期諷諫知名政治家鄒忌。
唐末名將鄒勇夫。
姓鄒現代名人啊,你知道鄒容外,有民主先驅鄒韜奮,領鄒洪,跳名鄒振先,拳擊冠軍鄒市明。
中國鄒姓,歷史上多有記載。
周武王得天下後,封顓頊高陽氏後裔於邾婁國。
邾婁國叫邾國,最初魯國附庸。
戰國時,魯穆公改邾婁國號鄒。
後鄒國楚國滅,其公族子孫及部分國人分散各地,有國名姓氏,有“邾”去掉邑旁留朱,所以,3000多年前鄒姓和朱姓實為同宗。
另記載,殷商後代周武王封到宋國,其後人正考父食邑於鄒,傳到叔良紇時候,國姓,於是有了另一支鄒姓。
鄒姓起源於山東一帶北方地區,後來外遷,福建成為一個望族。
鄒姓歷史名人很多,有戰國時期齊國鄒衍,鼓琴遊説齊威王鄒忌、鄒;西漢文學家鄒陽;五代時南遷入閩鄒勇夫;宋朝直斥章誤國忠臣鄒浩,資政殿學士鄒應龍,有孝行見稱、自守廬墓六年鄒異,安道、獨得朱子之傳鄒;元代有畫家鄒復雷;明代學者鄒元標和姚江學派人物“東郭先生”鄒守益;清代有於歷算鄒伯奇;現當代有出版家鄒韜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