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第 27 題: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
[文言文]學如取水,量必過之,瓢飲者止乎瓢…。
[白話文]學習知識就像取水一樣,每天取得量要比實際需要的量要大,一直取到水滿為止。所以使用瓢的取水者就只能盛取瓢的容量。
[文言文]教如分火,量必不及之,分十燈者必不減其光,分千燈者亦不減其光…。


[白話文]傳授知識就像分火一樣,每天傳授都不會讓自己有損失。不論是傳授給十盞燈還是千盞燈,自己所發出的光都不會減少。
選項 | 分析 | 結果 |
---|---|---|
A | 學習要豐沛,授業不吝嗇 | 正確 |
B | 學習要知足,授業要適當 | 錯誤 |
C | 學習要減少,授業要審慎 | 錯誤 |
D | 學習要樂觀,授業要揮霍 | 錯誤 |
以「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之意涵探究個人與世界的互動
前言
「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一語出自《禮記·大學》,意指不因器物微小而自謙藏私,也不因能力不足而吝惜光芒。這句名言反映了個人與世界之間的互動關係,強調個人應當勇於展現自我價值,並透過與他人交流互動來擴展自身影響力。
自我價值的肯定
「不自隘其器」意謂著肯定自己的價值。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特的天賦與能力。即使自己的才華或能力有限,也絕不應因此而妄自菲薄。相反地,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優點,並積極發揮自身的潛能。唯有相信自己,才能具備自信展現自我的勇氣。
與世界互動的橋樑
「不自吝其光」則是與世界互動的橋樑。當我們肯定自己的價值後,就不會吝惜於將自己的才能與見解分享給他人。透過與他人的交流,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讓他人從我們的經驗與知識中獲益。
互動帶來的成長與影響力
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不僅能擴展個人視野,也能帶來成長與影響力。藉由不同的見解交流與思想碰撞,我們可以修正自己的觀念,並培養更成熟的思考模式。此外,透過分享自己的想法與經驗,我們可以影響他人,為世界做出貢獻。
自我肯定與互動的平衡
「不自隘其器」與「不自吝其光」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平衡。我們既應當肯定自我價值,又不能過度自傲而忽視他人的意見與看法。只有在自我肯定和與他人互動之間取得平衡,才能發揮個人最大的潛力,在世界中創造有意義的影響力。
與聖經教導的比較
「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的觀念與聖經教導不謀而合。《馬太福音》中記載耶穌對門徒們的教導:「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章14-16節)聖經強調個人應當為自己的價值作見證,並透過善行服務他人,榮耀上帝。
個案分析
在許多名人身上,我們都可以看到「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的具體展現。例如:
名人 | 事蹟 |
---|---|
居禮夫人 | 克服性別與時代的限制,在科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 |
賈伯斯 | 堅持創新,改變了世界科技產業的格局 |
馬拉拉 | 為女童教育發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結論
延伸閲讀…
111 年- 111 國中教育會考:國文#108019
【DOC】111年教育會考解析(國文科)_B4版教用詳解
「不自隘其器不自吝其光」是個人與世界互動的準則,它強調肯定自我價值並與他人交流的重要性。透過肯定自身價值,我們才有自信展現自我;而透過與他人的互動,我們得以擴展視野、修正觀念,並在世界中創造有意義的影響力。只有掌握自我肯定與與他人互動的平衡,個人才能發揮最大潛能,在社會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