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日照時數 | 日照亮度 | 日出時間 | 日落時間 |
---|---|---|---|
12小時 | 較低 | 05:43 | 17:51 |
8小時 | 較高 | 05:45 | 17:54 |
10小時 | 較低 | 05:34 | 17:58 |
9小時 | 較高 | 05:46 | 17:54 |
馬爾代夫太陽能資源
根據氣象站的數據和歷史記錄,馬爾代夫擁有優異的太陽能資源。世界銀行的 Solargis 團隊利用衞星模型和氣象數據,計算了馬爾代夫的太陽能資源。


這些數據提供了陽台種植和農業生產的參考。為了確保數據準確性,研究人員利用氣象站數據和歷史天氣統計作為依據。
世界銀行的 ESMAP 計劃支持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Solargis 提供的報告和建議促進了馬爾代夫的可再生能源發展。
此外,Solargis 還根據 CFSR 和 CFSv2 模型的氣象數據,驗證了衞星模型計算的太陽能資源。研究人員透過衞星模型 Solargis 計算馬爾代夫的太陽能資源,並結合來自衞星模型 Solargis 的太陽能資源驗證和 CFSR 和 CFSv2 模型提供的氣象數據,制定出馬爾代夫太陽能資源繪圖項目的資訊傳單。
日照時數查詢與影響與因素
日照時數查詢是瞭解一個地區陽光普照時間的關鍵資訊,無論是 עבור天文學研究、氣候變化監測,甚至規劃旅行行程,它都至關重要。在此文章中,我們將探討日照時數查詢的方法、影響因素,並提供一份台灣各縣市日照時數的表格參考。
日照時數查詢方法
查詢日照時數的方法有多種,包括:
- 氣象局網站:各國氣象局通常提供歷史資料和即時數據,包括日照時數。
- 第三方資料庫:例如 NASA 的「氣候資料庫」和「衞星資料庫」提供全球範圍的日照時數資料。
- 移動應用程式:許多天氣應用程式提供日照時數預測,例如「WeatherBug」和「AccuWeather」。
影響日照時數的因素
以下因素會影響一個地區的日照時數:
因素 | 描述 |
---|---|
地理緯度 | 緯度較高的地區日照時數較短。 |
季節 | 夏至前後日照時數最長,冬至前後最短。 |
天氣條件 | 雲層、雨水和霧氣會阻擋陽光,導致日照時數減少。 |
海拔高度 | 山區和高地地區通常日照時數較少,因為大氣層較厚。 |
都市化 | 建築物和污染物會遮蓋陽光,縮短日照時數。 |
台灣各縣市日照時數
以下表格列出台灣各縣市近 30 年來的平均日照時數(單位:小時):
縣市 | 1991-2020 年平均日照時數 |
---|---|
台北市 | 1835 |
新北市 | 1900 |
桃園市 | 1940 |
台中市 | 2050 |
台南市 | 2160 |
高雄市 | 2210 |
台北縣 | 1860 |
基隆市 | 1750 |
宜蘭縣 | 1670 |
花蓮縣 | 2030 |
台東縣 | 2250 |
澎湖縣 | 2380 |
金門縣 | 2340 |
連江縣 | 2410 |
日照時數查詢的應用
日照時數查詢對於以下用途非常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