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古正之義
雅者,古之正道也。其源自《白虎通·禮樂》,言其為諝之本字,意即誦之。《爾雅》亦云:「爾者,暱也;雅者,義也。」故雅乃正之意,言辭合宜,可謂之雅。
雅:烏鴉之屬


雅,亦為一種鳥類,形如鴉而稍小,腹部白色,不反哺其親。故《説文》釋曰:「雅,楚烏也。」此外,雅又名鷽或卑居,秦人則稱之為鴉。
雅:美好、不俗
雅,亦指美好、不俗之物。其源自《荀子·榮辱》,雲:「君子安雅。」意謂君子安於正道,故其言行舉止皆合乎禮儀。此外,雅尚有高雅、典雅等義,皆形容其清麗不凡,令人心曠神怡。
雅:交情、甚
雅,亦可用於表示交情或程度甚。如《漢書·谷永傳》雲:「質薄學朽,無一日之雅,左右之介。」意謂平日無一絲交情,卻敢於提攜推介。此外,雅亦有甚之意,如《論語·述而》雲:「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意謂孔子所重視的話,皆為正道。
雅字之演化
雅字之初,本指烏鴉之屬,後逐漸引申為正道、美好、交情等義。其音義演化,反映了中華文明中對正德、美感、人際關係等方面的重視。
雅字之應用
雅字在現代漢語中應用廣泛,既可作名詞,又可作形容詞或副詞。其常見用法如下:
用法 | 詞彙 | 釋義 |
---|---|---|
名詞 | 雅道 | 正道 |
名詞 | 雅樂 | 宮廷音樂 |
名詞 | 雅集 | 文人聚會 |
名詞 | 雅座 | 清靜優雅的座位 |
形容詞 | 雅士 | 風雅之士 |
形容詞 | 雅量 | 心胸寬廣 |
形容詞 | 雅趣 | 高尚的情趣 |
副詞 | 雅雅 | 安詳閒適 |
雅緻:文化與藝術的精粹
「雅」這個字藴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藴,既代表著優雅高尚的品格,也代表著精緻考究的藝術風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雅」與「俗」相對,崇雅抑俗,被視為社會各階層追求的至高境界。
「雅」的淵源
「雅」字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中,其本義是指「祭祀」、「莊嚴」。隨著時代變遷,「雅」字逐漸引申出「文雅」、「高雅」的含義。在先秦典籍《詩經》中,雅樂、雅歌成為士大夫階級崇尚的藝術形式,區別於民間的俗樂。
「雅」的表現
雅緻的表現滲透於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服飾、園林、音樂、書法等。
領域 | 表現形式 | 特點 |
---|---|---|
服飾 | 絲綢、玉佩 | 素雅、飄逸 |
園林 | 假山、池塘 | 精緻、清幽 |
音樂 | 古琴、絲竹 | 委婉、悠揚 |
書法 | 行書、草書 | 遒勁、灑脱 |
「雅」的意境
「雅」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表現,更是一種內在的修養。古人認為,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豐富的知識修養,才能真正體會「雅」的真諦。
「雅」與「俗」
「雅」與「俗」是相對的概念,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影響。雅俗共賞的藝術作品既能滿足雅人的審美情趣,也能為大眾所欣賞。過於追求「雅」可能會顯得矯揉造作,過於沉溺於「俗」則會流於庸俗。
「雅」的現代意義
在當今社會,「雅」的內涵仍在不斷豐富。雅緻的生活方式不僅體現在服裝打扮和家居擺設,更表現在精神追求和價值觀念上。崇尚文化、追求品質、樂於分享,是現代「雅」人共同的特徵。
「雅」的傳承
傳承「雅」的文化傳統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教育、傳媒等渠道,我們可以引導民眾崇尚文明,弘揚民族文化,讓「雅」的風尚薪火相傳。
「雅」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體現了高尚的品格和精湛的技藝。理解「雅」的內涵,追求雅緻的生活方式,有助於提升個人修養,營造和諧社會,推動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