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科技發達、工業生產興盛,噪音汙染早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公害。它不只帶來聽覺上的不適,更對人體健康造成莫大影響,包括:


健康影響 | 症狀 |
---|---|
聽力損失 | 耳鳴、暫時性閾值偏移 |
心血管疾病 | 高血壓、心律不整 |
睡眠障礙 | 失眠、淺眠 |
認知功能受損 | 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 |
心理健康 | 焦慮、憂鬱 |
噪音來源無遠弗屆
噪音汙染的來源可謂無遠弗屆,包括:
來源 | 聲音分貝 |
---|---|
交通工具 | 70-90 dB |
工廠機械 | 80-100 dB |
建築工程 | 85-110 dB |
施工工具 | 90-115 dB |
音樂娛樂 | 100-120 dB |
電子設備 | 60-80 dB |
法規與措施
為改善噪音汙染問題,政府制定了相關法規,如「噪音管制法」等,並採取以下措施:
- 訂定噪音標準:針對不同區域和時段,制定允許的噪音分貝上限。
- 加強執法:查處違反噪音管制法的行為,開罰或勒令停業。
- 推動隔音工程:鼓勵住宅和公共場所進行隔音改造,降低噪音入侵的程度。
- 宣導減噪觀念:加強民眾對於噪音汙染的認識,倡導降低音量和使用耳塞等減噪方式。
個人因應措施
除了政府措施之外,個人也能採取因應措施,降低噪音對健康的影響:
- 使用耳塞或耳罩:可有效阻隔外部噪音,保護聽力。
- 遠離噪音源: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中。
- 控制音量:使用電子產品或樂器時,適度調整音量。
- 創造安靜時光:安排特定的時段,處於安靜無噪音的環境中。
- 向相關單位反映:若居住環境有嚴重噪音問題,不妨向環保局或衞生局反映,請求協助改善。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