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玉林市博白縣
博白縣,古稱白州,座落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隸屬於玉林市轄下,並以肉類生產聞名,位居中國縣市排行榜第十四名。東接廣東省湛江市,南鄰北海市,西連欽州市,北界福綿區。縣政府設於博白鎮大街,地址為69號。
歷史沿革


博白於秦代前屬嶺南地區,居民多為百越族裔,如西甌和駱越等部族。漢初,博白歸屬於南越國,後漢武帝徵服南越後歸入合浦郡。梁代,博白建縣,至今已有1400餘年。
地理環境
博白地處桂南丘陵區,氣候為亞熱帶季風型,過渡到熱帶季風型。擁有超過40種礦產資源,其中瓷土藴藏豐富,位居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
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4月,博白縣轄下共有28個鎮、317個村,以及42個社區,總面積約3835平方公里。
人口
2022年末,博白縣常住人口統計為139.5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比例為52.81%,女性人口比例為47.19%。年齡結構分佈方面,0-14歲人口佔比為32.06%,15-59歲人口佔比為52.51%,60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5.43%,65歲以上人口佔比為11.22%。
方言
博白縣通行兩種主要方言:客家話(又稱新民話)和粵話(地佬話)。由於粵語曾於近代擔任嶺南地區的通用語,因此不少中老年人也能通曉廣西口音的粵語。
社會
截至2021年,博白縣共有466家衞生機構,並承接了3項科技開發計劃項目。截至2019年,博白縣共有17所民辦中小學。
經濟
2021年,博白縣生產總值達340.30億元。縣域經濟發展亮眼,曾獲得「2020中國西部百強縣」、「全國富硒農業示範基地」,以及「中華詩詞之鄉」等榮譽。
** | 行政治理 | 人口統計 | 方言文化 | 社會資源 | 經濟發展 | ** |
---|---|---|---|---|---|---|
縣政府設於博白鎮大街69號 | 常住人口約139.57萬人 | 主通行客家話、粵話 | 衞生機構466家 | 2021年生產總值約340.30億元 | ||
轄下共有28個鎮、317個行政村、42個社區 | 男性人口佔比約52.81% | 本地方言(地佬話) | 科學研究與開發計劃項目3項 | 榮獲「中國西部百強縣」等殊榮 | ||
地處廣西東南部,隸屬於玉林市 | 女性人口佔比約47.19% | 新民話(又稱客家話) | 民辦中小學學校17所 | 「全國富硒農業示範基地」 | ||
擁有豐富的瓷土資源,位居全國十大瓷土基地之一 | 0-14歲人口佔比約32.06% | 兼通廣西口音的粵語 | 「中華詩詞之鄉」 |
廣西博白縣:歷史悠久的文化名縣
廣西博白縣位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南部,素有「廣西文化名縣」之稱。這裡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化遺產,以及特色鮮明的民俗風情。
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
博白縣地處粵桂兩省交界,毗鄰梧州、貴港、鬱林等地。轄區東西長113公里,南北寬106公里,總面積5443平方公里。
博白縣歷史悠久,自秦朝設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歷經漢、唐、宋、元、明、清各朝,於1949年解放後歸入廣西省。
文化遺產
博白縣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其中包括:
| 名稱 | 建造年代 | 特色 |
|—|—|—|
| 博白白鶴嶺溶洞 | 約1億年前 | 中國南方保存最為完好和壯觀的溶洞之一 |
| 博白雲龍寺 | 明萬曆年間 | 明代建成的古寺,供奉釋迦牟尼佛 |
| 博白狀元牌坊 | 清康熙年間 | 為清朝進士李元愷所建,保存完好精美 |
| 博白馬頭山石刻 | 南宋時期 | 由陳應春所書,全篇87字,筆跡堅勁有力 |
民俗風情
博白縣有著特色鮮明的民俗風情:
* 過香朝:指農曆正月初六至初十期間,到白鶴嶺溶洞朝拜祈福的傳統習俗。
* 包粽鬥藝:每年端午節,當地婦女會舉行包粽子比賽,展現精湛的手藝。
* 舞火龍:農曆八月十五中秋時分,縣民自發組織舞火龍,寓意祈求平安順遂。
* 富川戲:廣西博白縣獨有的傳統戲曲劇種,以其粗獷豪邁的唱腔和精彩的武打動作著稱。
旅遊景點
博白縣是國家4A級旅遊縣,擁有許多著名的旅遊景點:
* 白鶴嶺國家地質公園:由白鶴嶺溶洞、仙人谷、金花水等景點組成,以喀斯特地貌奇觀聞名。
* 黑山梯田:位於博白縣龍潭鎮,擁有3.3萬畝梯田,層層疊疊,宛如畫卷。
* 李兆焯故居:清朝鄉紳李兆焯的故居,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三角洪國家濕地公園: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濕地公園之一,生態環境優美,物種豐富。
延伸閲讀…
博白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西玉林博白縣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總結
廣西博白縣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民俗風情鮮明的文化名縣。這裡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景點,是體驗嶺南文化和探索喀斯特地貌奇觀的理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