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喪事禁忌】辦喪事千萬要注意!9大禁忌不可犯
角色 禁忌
參加者 心懷正念,不可亂言,亂想,亂看。
參加者 奠儀金額使用單數,如1100、2100等。
參加者 如廁時稱「洗手間」或「廁所」,不可稱「化妝間」。
參加者 孕婦盡量避免參加喪禮,如必須參加,腰間需繫紅布。
參加者 參加完喪禮後,先到人多、熱鬧的地方繞行,避免將晦氣帶回家。
參加者 從喪禮中拿回毛巾應先用水清洗,再經太陽曝曬後方可使用。
參加者 不可坐著吃飯,親人過世非喜事,坐著吃飯有「團圓熱鬧」之意。
參加者 守喪期間不可拜訪他人,以免帶黴運到別人家。
主人 家中電燈、靈堂蠟燭應保持明亮,為往生者照路祈福。
主人 喪事期間若家中有昆蟲或動物出現,不可殺死或驅趕,因為牠們可能是來帶領往生者的。
主人 吃飯時不可大聲吆喝,餓者自會前來用餐。
主人 家中若有祀奉的神明,請用紅紙蓋住,以免沖煞。
直系親屬 不理髮、不刮鬍子,百日內子孫皆須戴孝。
直系親屬 往生者過世未滿一年,出席喜慶場合須先徵得對方同意。
直系親屬 不可在大廳睡覺且腳朝外,因這是停柩時大體的擺放方式。
直系親屬 吃飯時不可將筷子直插入飯碗中,這是拜亡者腳尾飯的儀式。
直系親屬 不可用全白信封寄信,因這是寄訃聞的方式。
直系親屬 不可用手去指他人的棺材或靈堂,恐會因不敬而引起不祥。
參加者 參加喪禮時,心懷正念,尊重大體,舉止端莊,切勿喧嘩吵鬧。
參加者 奠儀金額宜用單數,以表示對往生者的敬意。
參加者 前往廁所時,請以「洗手間」或「廁所」代稱,避免使用「化妝間」等不雅用語。
參加者 孕婦應儘量避免參加喪禮,若因故必須出席,請在腰間繫上紅布以避煞。
參加者 參加喪禮結束後,可先前往人多熱鬧的場所淨化穢氣,避免將晦氣帶回家中。
參加者 喪禮中取得的毛巾,建議返家後以清水清洗並曝曬後再使用。
參加者 親人過世乃哀傷之事,喪期內應避免團圓喜慶的行為,因此進餐時不應坐在一起吃飯。
參加者 守喪期間避免拜訪他人,以免將悲傷情緒傳遞給他人。
主人 保持家中的電燈和靈堂蠟燭亮著,為往生者照亮前路。
主人 喪禮期間若家中出現小動物或昆蟲,切勿傷害或驅趕,牠們可能是引領往生者去往極樂世界的靈魂。
主人 用餐時應保持安靜,避免喧嘩,以免擾亂往生者的安息。
主人 將家中祭祀的神像或牌位用紅紙遮蓋,以免沖煞。
直系親屬 直系親屬在喪期內應不理髮不刮鬍子,並佩戴孝服表示哀悼。
直系親屬 在往生者過世未滿一年的期間,出席喜慶場合時應取得對方同意,以免沖撞喜事。
直系親屬 喪期內不得在大廳睡覺且腳朝外,因這是停放遺體時的擺放方式。
直系親屬 用餐時不可將筷子直插飯碗中,因這是祭拜亡者的方式。
直系親屬 寄送信件時避免使用全白信封,因這是寄發訃聞的習俗。
直系親屬 切勿以手指直指棺材或靈堂,以免觸犯禁忌。

辦喪事禁忌指南

辦喪事時,除了親情的傷痛與哀悼外,還有許多的傳統禁忌與規矩需要遵守,以示對逝者的尊重與對神靈的敬畏。以下整理了辦喪事常見的禁忌,供讀者參考。

辦喪事禁忌 Play


辦喪事禁忌

服喪期間禁忌

禁忌 原因
儀容不整 對逝者不敬
穿著鮮豔 喪禮場合宜穿素色
參加喜宴 喪服在身,不宜參加喜慶場合
性行為 喪期內應禁慾
搬家、結婚 喪期內不宜辦理重大慶典或變動

弔唁禮儀禁忌

禁忌 原因
空手弔唁 弔唁時應備禮金或奠儀
言語失措 避免説出不吉利的話語
穿過靈堂 應繞行靈堂,不應穿過
拍照攝影 喪禮場合不宜拍照
哭鬧喧嘩 喪禮場合應保持肅穆

守靈禁忌

禁忌 原因
行走大聲 守靈期間應輕聲細語
吹口哨 口哨聲會招來鬼魂
將燈全部關掉 靈堂應保持明亮
攜帶物品 忌諱攜帶逝者生前物品
外人留守 守靈應由家屬或親友輪流進行

入殮禁忌

禁忌 原因
女性接觸遺體 女性在生理期間或懷孕時不宜碰觸逝者
放置私人物品 棺材內忌諱放逝者生前私人物品
亂動遺體 入殮後應避免移動或觸碰遺體
漏夜入殮 入殮宜在日出前完成
將錢幣置於眼中 錢幣會壓住逝者眼睛,使之不得安息

火化或土葬禁忌

禁忌 原因
火化孕婦 孕婦遺體應土葬,避免造成胎兒不寧
下葬時間 土葬時間宜在日落前完成
挖坑禁忌 挖坑時忌諱碰到棺木或逝者遺體
覆土禁忌 覆土時忌諱用法具敲打棺槨
返程禁忌 返程時宜避免回頭

其他注意事項

此外,辦喪事時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 避免孕婦和幼童參加喪禮。
  • 孕婦應避免觸碰逝者衣物或遺體。
  • 喪禮結束後,家屬應淨身換衣。
  • 喪禮後第49天應舉行「四十九仙」儀式,超渡逝者亡靈。
  • 喪禮期間應保持環境整潔,避免讓穢氣影響逝者安息。

以上列舉的禁忌與注意事項,在不同的地區或文化可能略有不同。在辦理喪事時,建議遵循當地的習俗,並尊重逝者家屬的意願,以示對逝者的哀悼與追思。

延伸閲讀…

守喪/服喪是什麼?有那些禁忌?親人守喪期間要多久? …

父母過世不能剪指甲…喪禮7大習俗禁忌,他:根本是禮儀人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