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子】解構清朝「頂子」的華麗與象徵

黑頂子領土爭議

引言

根據 [1860 年《中俄北京條約》規定], 黑頂子是中國固有領土。然而, 在 1873 年前夕, 俄國非法入侵佔領此地, 構屋卡兵, 準備屯守。

頂子 Play

吉林將軍奏請清廷

1880 年, 吉林將軍銘安奏請清廷派員赴吉勘查邊務。經推薦, 清廷委任吳大澂前往協助。

頂子

吳大澂勘察黑頂子

1882 年, 吳大澂抵達吉林琿春, 確認俄軍侵佔圖們江口黑頂子。他發現吉林將軍衙門地圖存在錯誤, 紅線界限不符條約。

照會與面商

吳大澂多次照會俄方, 要求歸還黑頂子, 並據約據理力爭。然而, 俄方回應敷衍拖延, 並在當地增設卡兵電線。

會勘受阻

吉林將軍希元委派穆隆阿等與俄員會勘黑頂子, 但僅至沙草峯便被俄方阻攔, 未能完成勘查。

吳大澂的憂慮

吳大澂表示, 黑頂子關係重大, 俄方侵佔將導致圖們江東岸百餘裏成為俄國領土, 對琿春與朝鮮邊界構成威脅。

表格:黑頂子爭議事件時間表

時間 事件
1873年左右 俄國入侵佔領黑頂子
1880年 吉林將軍銘安奏請清廷派員勘查邊務
1882年 吳大澂到吉林琿春勘查黑頂子
1883年 吳大澂照會俄方,要求歸還黑頂子
1883年 吉林將軍希元派員會勘黑頂子,受俄方阻攔

頂子:中國古代官階與身份象徵

頂子,中國古代官員的冠飾,是官員品級和身份的象徵,於明代成為定製。明代頂子規格較為複雜,清代沿用明制,更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頂子制度。

頂子形制

頂子一般是圓形的,材質多為寶石、玉石、金屬等。頂子的形制會根據官員品級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中,寶石頂子為一品官員專用,玉石頂子為二品至五品官員使用,素金頂子是六品至九品官員的標誌。

官員品級 頂子材質 頂子顏色
一品 東珠 紅色
二品 紅寶石 紅色
三品 藍寶石 紅色
四品 白玉 白色
五品 青玉 綠色
六品 素金 金色
七品 素金 金色
八品 素金 金色
九品 素金 金色

頂子佩戴

頂子佩戴的位置和方式也有講究。官員通常會將頂子戴在官帽上,位置在帽頂正中央。一品官員的頂子可以裝飾上金龍,二品至五品官員的頂子可以裝飾上金鰲,六品至九品官員的頂子沒有裝飾。

頂子的意義

頂子不僅是一種冠飾,更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它代表著官員の品級、權力,甚至身份地位。擁有較高品級的頂子,意味著在朝廷中擁有更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頂子也能體現官員功績和成就。清代曾頒佈《功牌頂戴例》,規定官員立下軍功或政績,可以獲賜相對應品級的頂子。

頂子制度

明清時期的頂子制度非常嚴格,不得隨意更改或私自佩戴。官員的頂子品級必須與其實際官職相符,違者將受到嚴厲懲罰。清代規定,官員擅自越級佩戴頂子,屬於僭越行為,輕則革職,重則處斬。

頂子制度的意義

頂子制度的實施,有助於維護官階秩序,加強中央集權。同時,它也成為官員表彰功績,獲得晉陞的激勵機制。此外,頂子制度還具有一定的社會禮儀功能,方便人們區分不同品級的官員,並給予他們相應的待遇。

延伸閲讀…

頂子-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辭典檢視[紅頂子: ㄏㄨㄥˊ ㄉㄧㄥˇ ˙ㄗ]

結語

頂子是中國古代官制中獨特的標誌性物件,它集實用意義和象徵意義於一身。頂子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不僅規範了官員的等級體系,也成為中國古代官場文化和禮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