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晷】晷刻流金,時光不負——探索時間的奧秘
類型 晷面形狀 特點 時間線 晷影來源
赤道日晷 平面 晷影器垂直於晷面 等距 線形
水平日晷 平面 與赤道日晷相似,但晷面水平 不等距 線形
垂直日晷 平面 晷面垂直於地面 不等距 線形
極日晷 平面 晷針平行於晷面 非常不等距 線形
斜向日晷 平面 晷面非垂直或水平,也不正對東西南北 不等距 線形
斜倚日晷 平面 晷面傾斜於垂直位置 不等距 線形
環形日晷 圓圈 晷影器垂直於晷面,晷針為小孔 等距 線形
赤道弓形日晷 弓形 與環形日晷相似,但晷針為槽線 等距 線形
圓柱形日晷 圓柱形 晷影器垂直於晷面,晷針位於圓柱邊緣 等距 線形
球形日晷 球形 與環形日晷相似,但晷針為小孔 等距 線形
正投影日晷 橢圓形 晷影器垂直,但必須根據日期移動 線形
朗伯日晷 圓形 與正投影日晷相似,但時間線為均勻圓形 等距 線形

晷:時間的見證者

晷的起源與用途

晷,是一種古老的計時器,利用陽光投射在平面上的影子變化來指示時間。最早的晷出現於西元前 3500 年,當時主要用於農業活動,幫助人們確定適當的播種和收穫時間。爾後,隨著文明的發展,晷也逐漸演變為一種重要的天文和測量儀器。

晷 Play

晷的種類

晷的種類繁多,依據結構和原理,可分為下列幾種:

晷

類型 特徵
水平晷 晷面水平,影子投射在垂直的晷針上。
豎立晷 晷面垂直,影子投射在水平的晷針上。
赤道晷 晷面與地球赤道平行,影子投射在晷環上。
極晷 晷面與地球旋轉軸平行,影子投射在晷面上。

不同的晷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精度。水平晷是使用最廣泛的類型,而赤道晷則在天文觀測和航海中發揮重要作用。

晷的原理

晷的計時原理,主要是基於太陽的方位角變化。太陽在每日運行過程中,其與地平面的夾角會不斷改變。當太陽光線投射在晷面上時,由於影子由不透明物體遮擋,因此會形成一條陰影線。隨著太陽方位角的改變,陰影線也會在晷面上移動。

晷針的形狀和角度,則決定了晷面上的時間刻度。當太陽光線投射在晷針上時,影子會落於特定的刻度線上,指示當時的時間。

晷的製作與校正

傳統上,晷的製作多使用石頭或金屬,其表面通常會刻有時間刻度和裝飾圖案。為了確保晷的精度,需要進行仔細的校正。

校正晷時,首先需要確定晷的所在地理坐標,以及晷面的方位和傾角。接著,在不同的時間點,觀測陰影線的位置,並記錄與已知時間的偏差。透過調整晷針的角度和標示刻度線,便可逐步提高晷的計時準確度。

晷的文化意義

作為一種古老的計時儀器,晷不只具有實際用途,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晷的製作與使用,體現了古代人類對時間和宇宙的認識與敬畏。

在許多文化中,晷被視為智慧和知識的象徵。在中國古代,晷曾被稱為「晷儀」,與「漏刻」並列為兩大計時神器。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晷,則常被用於公共廣場和教堂中,不僅作為計時器,更具有裝飾和紀念碑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精確的計時工具早已取代了傳統的晷。然而,晷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價值,仍繼續受到後世人們的珍視與傳承。

延伸閲讀…

晷-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