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五帝】五方五帝臨凡間,掌管天地展威嚴

五帝與天帝崇拜的演化

上古時期,尊奉上帝信仰的儒教認為,天帝之下有五大神靈,統稱五方上帝:青帝、赤帝、黃帝、白帝和黑帝。他們分別坐鎮東方、南方、中央、西方和北方,各有其對應的屬性、神祇和祭祀儀式。

東晉鄭玄的上帝觀認為,上帝是天的別稱,包括六天神祇: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昊天上帝統轄全天,而五方上帝則各司其職。十六國時期的王肅則主張,皇天亦稱上帝,可稱五行人帝為上帝,但不能以「天」稱之。

五方五帝 Play

隋朝以前,五帝受到儒教和道教的尊崇,認為他們是主宰宇宙萬物的最高神祇。漢代初期的劉邦在秦朝四畤的基礎上增加了北畤,使其成為國家宗教的最高神靈。

到了隋朝,五帝的地位開始下降,昊天上帝被尊為唯一的最高神。隋文帝下令廢除國家對五帝的祭祀,改為祭祀昊天上帝。這標誌著五帝崇拜在中國古代宗教史上的衰落。

五方五帝

唐朝以後,五帝逐漸演變為道教中的人物,成為五方天帝。其地位與昊天上帝相輔相成,共同統治著天界。這種觀念影響了後世的道教,五方天帝成為道教信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方上帝與其屬性

五方上帝各有其獨特的屬性,與其所居方位和掌控季節相關:

五方上帝 方位 屬性 神祇
青帝(太昊伏羲) 東方 句芒(生命之神)
赤帝(神農炎帝) 南方 祝融(火神)
黃帝(軒轅) 中央 后土(幽都統治者)
白帝(少昊) 西方 蓐收(刑罰之神)
黑帝(顓頊) 北方 玄冥(海神和風神)

五方上帝的祭祀儀式

漢代《續漢書》記載,祭祀五帝的儀式在洛陽城外舉行,設有八陛壇,其中五方上帝的神位分別安放在外壇上。祭祀時,每個方帝都有其對應的時辰:

五方上帝 祭祀時辰
青帝 卯祖
赤帝 午祖
白帝 酉祖
黑帝 子祖
黃帝 未祖

五方上帝在道教中的演化

唐朝以後,五方上帝在道教中演變為五方天帝,地位相輔相成,成為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神靈。其尊號、姓氏和服飾各有不同:

方位 尊號 姓氏 服色 坐騎 旗幟
東方 蒼帝 蒼龍 鴇旗
南方 赤帝 洞浮 赤龍 朱旗
中央 黃帝 通班元氏 含樞紐 黃龍 黃旗
西方 白帝 上金 昌開 白龍 素旗
北方 黑帝 靈會 黑龍 皂旗

五方五帝:道教與中國古代宇宙觀

在中國古代神話與宗教信仰中,五方五帝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他們是道教信仰體系中的五位尊神,分別掌管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並與五色、五季和五德等相應。

方位 五帝 五色 五季 五德
青帝勾芒
赤帝炎帝
西 白帝少昊
黑帝顓頊
黃帝軒轅

五方五帝的起源

五方五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五行思想。五行學説認為,宇宙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組成,它們之間相生相剋,構成一個循環的體系。

由於五行與方位相應,因此古代中國人將五方與五帝聯繫起來,形成了五方五帝的概念。另外,在道教的信仰體系中,五方五帝也被視為軒轅黃帝的五位臣子,輔佐黃帝治理天下。

五方五帝的職責

五方五帝掌管五個方位,同時也掌管與之相應的五色、五季和五德。以下是他們的具體職責:

  • 青帝勾芒:掌管東方,顏色青,象徵春天,主仁德,主管草木生長。
  • 赤帝炎帝:掌管南方,顏色赤,象徵夏季,主禮德,主管火種和農業。
  • 白帝少昊:掌管西方,顏色白,象徵秋天,主義德,主管金屬和刑罰。
  • 黑帝顓頊:掌管北方,顏色黑,象徵冬天,主智德,主管水利和戰爭。
  • 黃帝軒轅:掌管中央,顏色黃,象徵土,主信德,主管政事和人倫。

五方五帝與祭祀

在古代中國,五方五帝受到了廣泛的祭祀。皇帝會在特定的節日率領百官祭祀五方五帝,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此外,民間也會有祭祀五方五帝的習俗,祈求平安吉祥。

隨著時間的推移,五方五帝信仰逐漸演化,併產生了不同的派系。其中較為著名的是「五方瘟神」信仰。在「五方瘟神」信仰中,五方五帝被視為五位瘟神,掌管瘟疫和疾病。

總結

五方五帝是道教信仰體系中的重要神祇,他們掌管五個方位,並與五色、五季和五德相應。他們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五行思想,在古代社會中受到了廣泛的祭祀。隨著時間的推移,五方五帝信仰逐漸演化,產生了不同的派系,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延伸閲讀…

五方上帝| 神秘世界維基 – Mysterious world Wiki

五方上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