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 意思】揭秘「敦」的豐富內涵:探討古今意義和用法

** древние столовые приборы**

銅器。蓋和器身都呈半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為球形,蓋可倒置。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有”虞氏之兩敦”的説法 見《禮記·明堂位》 。

敦 意思 Play

厚道
誠懇厚重;樸實寬厚;篤實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説禮樂而厚詩書。”
《詩·行葦·序》:”乞言,從求善言,可以為政者,厚使受之。”
《左傳·成公十三年》:”盡力莫如厚篤。”
《韓非子·難言》:”厚祗恭厚。”
《禮記·樂記》:”樂者厚和。”
《禮記·樂記》:”乃夫厚樂而無憂。”
《漢書·鮑宣傳》:”厚外親。”

勤勉
專心致志地完成任務
《荀子·榮辱》:”軥錄疾力,以厚比其事業,而不敢怠傲。”

敦 意思

友誼深厚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徒作千里曲,弦絕念彌厚。”

推崇
尊崇,褒揚。如:
敦樂(崇尚音樂); 敦獎(推崇褒揚);敦禮(尊崇禮教);敦本務實(崇尚根本,注重實際)

督理
《孟子·公孫丑下》:”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厚匠事。”
《抱朴子·外篇·安貧》:”今吾子督餘以誨盜之業,厚餘以召賊之策。”

和睦
《孟子·萬章下》:”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厚。”
《潛夫論·實貢》:”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潔白,恬淡無為,化之本也。”

敦:儀態端正,風度和善

引言

「敦」一字,在中文語彙中意指「敦厚樸實」,形容人品端正,儀態穩重。它不僅展現了外在的風度,更反映了內在的修養。本文將深入探討「敦」的意思,涵蓋其字源、引申義、反義詞,並提供實例佐證。

字源解析

「敦」字源於甲骨文,其象形為「持鼎」之形,表示以謹慎莊重的態度承擔重任。後演變為會意字,由「土」和「承」兩部分組成,象徵人負重行走的謙遜與穩重。

引申義

「敦」的引申義豐富,包含以下幾方面:

引申義 解釋
端莊穩重 舉止從容,不慌不忙
和善可親 性情温厚,平易近人
誠實守信 言行一致,信守承諾
敦厚樸實 品性質樸,不事華麗
厚待他人 施以恩惠,照顧他人

反義詞

「敦」的反義詞為「鄙」,意指卑賤、粗鄙、無禮。在待人處世上,與「敦」形成鮮明的對比。

  • 「他説話總是很敦厚,讓人如沐春風。」
  • 「老師的儀態十分敦雅,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書香氣息。」
  • 「他做事一絲不苟,敦厚辦事,深受同事們的敬重。」
  • 「面對困難時,他總是敦厚的承擔責任,不推卸過錯。」
  • 「她敦厚待人,經常主動關懷院中的孤寡老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