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稱:麻風病
又稱:漢生病、痲瘋病、癘風、癩病
致病因子:麻風桿菌
傳播方式:飛沫傳染


潛伏期:5-20年
症狀:皮膚、神經系統、呼吸道和眼睛出現肉芽腫,導致痛覺喪失、四肢反覆受傷和截肢、虛弱、視力變差
類型:少菌型(5個以下皮膚病變)和多菌型(5個以上皮膚病變)
診斷:皮膚切片檢查發現耐酸性染色陽性菌或聚合酶連鎖反應偵測細菌DNA
治療:少菌型:二胺本碸和利福平6個月;多菌型:利福平、二胺本碸和氨苯吩嗪12個月
預後:及時治療可痊癒
社會影響:歷史上受到歧視,導致無法自我通報和早期治療
抗生素:可用於治療麻風病
全球個案:2012年,189,000例慢性個案和230,000例新個案
康復者:過去20年,有1,600萬例康復
歷史:公元前1000年古埃及,發現第一例麻風病
古中國:稱為癘病,肆虐超過兩千年
名人病例:孔子弟子冉伯牛,盧照鄰
依嚴重程度分類:
嚴重程度 | 特徵 |
---|---|
結核樣型麻瘋 | 皮損為紅色斑疹、斑塊 |
界線類偏結核樣型麻瘋 | 皮損為斑疹、斑塊,中央有「空白區」 |
中間界線類麻瘋 | 皮損為斑疹、斑塊,多型性和多色性 |
界線類偏瘤型麻瘋 | 皮損為斑疹、斑塊、結節,分佈廣泛 |
瘤型麻瘋 | 皮損瀰漫性浸潤,面部形成「獅面」,神經嚴重受損 |
獅面症:
又稱:獅子面症
特徵:骨骼過度生長,導致面部寬大、凸出、鼻子隆起
致病因子:可能是獅子面症候羣
治療:目前無治癒方法,只能改善症狀
案例:多明尼加共和國的五個兄弟姐妹
獅子面病: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
簡介
獅子面病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特徵是臉部異常、智力低下和特定器官系統的缺陷。該疾病由 ZNF217 基因突變引起,影響在胚胎發育中對骨骼、肌肉和神經組織的發育至關重要的蛋白質。
症狀
獅子面病的症狀因人而異,但常見症狀包括:
- 額頭寬而突出
- 眉毛濃密而連在一起
- 鼻子扁平
- 下巴小而後縮
- 耳朵低位置
- 牙齒異常
- 毛髮過度生長
- 智力低下
- 心臟缺陷
- 腎臟異常
- 腸胃問題
表格:獅子面病的常見症狀
症狀 | 描述 |
---|---|
額頭突出 | 額頭寬而圓,突出的眉骨 |
眉毛連在一起 | 眉毛濃密而連在一起,形成一個倒V字形 |
鼻樑平坦 | 鼻樑扁平,鼻尖上翹 |
下巴後縮 | 下巴小而後縮,形成一個凹陷的外觀 |
耳朵低位 | 耳朵位置低,可能向後旋轉 |
牙齒異常 | 牙齒錯位、缺損或過大 |
毛髮過度生長 | 身體過度毛髮生長,特別是在前額和耳朵周圍 |
智力低下 | 輕度至重度的智力障礙 |
心臟缺陷 | 房間隔缺損、心肌病或瓣膜異常 |
腎臟異常 | 腎小管畸形、腎臟發育不良等 |
腸胃問題 | 便秘、腹瀉或嘔吐 |
診斷
獅子面病通常通過患者的外觀和症狀特徵進行診斷。遺傳測試可以確認 ZNF217 基因突變的存在。
治療
- 手術矯正面部異常
- 心臟手術
- 腎臟透析
- 特殊教育和職業訓練
預後
獅子面病患者的預後因人而異,取決於疾病的嚴重程度和併發症的發生。一些患者可以過著相對正常的生活,而其他人可能需要持續的醫療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