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永靖古厝探訪
前言
永靖古厝羣歷史悠久,見證了歲月的流逝和人文的變遷。其中,劉厝古厝羣更是光雲村的特色。


劉厝古厝羣
劉厝古厝羣始於明清時期,是由劉姓渡台祖先所建立。隨著時代的變遷,劉氏家族不斷繁衍,至今已傳至二十四世。
| 古厝名稱 | 建立時間 | |
|—|—|
| 劉厝孝思堂 | 明末 |
| 江夏堂 | 清初 |
| 遠山堂 | 清初 |
| 河東堂 | 清初 |
| 和平堂 | 清中 |
| 孝思堂 | 清中 |
| 安定堂 | 清中 |
| 安宅堂 | 清中 |
| 雲川居 | 清末 |
| 利用居 | 清末 |
| 成美公堂 | 清末 |
| 積善堂 | 清末 |
| 繼承堂 | 清末 |
| 忠實第老師府 | 清末 |
| 餘三館 | 清末 |
特色與現況
劉厝古厝羣保存完好,至今仍居住著部分後代子孫。古厝的建築風格融合了閩南和客家元素,磚雕、木雕、石雕等裝飾精美細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劉厝的竹圍。竹圍呈半圓形,圍繞在古厝外側,寬約一丈,高聳壯觀。在永靖地區,劉厝的竹圍保存得最為完整,成為當地獨特的景觀。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劉厝古厝羣的一部分已改建為現代建築。然而,仍有許多古厝保留了原始風貌,成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
結論
永靖劉厝古厝羣是台灣古厝建築的珍貴遺產。它們不僅承載著劉姓家族的光榮歷史,也豐富了永靖地區的文化內涵。有幸親自拜訪這些古厝,令人肅然起敬,緬懷先人的智慧與勤勞。
饒平劉姓的遷移與發展
饒平劉姓的起源與遷徙
饒平劉姓起源於山西省,相傳始祖劉乙為漢代東漢徵氏校尉,因平定蠻夷有功,被封為第一代饒平侯。後來,其後裔在宋代隨軍南下福建,定居於饒平縣。
宋元時期,饒平劉姓因參與平定蒙古軍而獲得官職,子孫繁衍昌盛。元初,劉氏族人創立「連陽堂」,舉辦族會,推選族長,管理族務。
饒平劉姓的分佈與人口
據史料記載,饒平劉姓主要分佈於饒平縣境內的連陽鎮、錢東鎮、浮山鎮、浮濱鎮、黃岡鎮等地。截至明朝末期,劉姓人口已達到數千人。
饒平劉姓的經濟與發展
饒平劉姓歷來以務農為主,兼營商業。明清時期,劉氏族人積極參與海上貿易,前往東南亞各地經商。同時,劉氏族人也非常重視教育,創辦私塾,培養人才。
到了近代,饒平劉姓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例如,劉鶚(1857-1909),清末著名小説家,代表作《老殘遊記》;劉春霖(1890-1958),中華民國軍人,曾擔任國防部長;劉詠堯(1909-198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曾任駐美大使。
饒平劉姓的祠堂與族譜
饒平劉姓有祠堂多處,最大的祠堂位於連陽鎮。劉氏族譜也編纂了多部,其中最著名的有「連陽堂族譜」和「浮山堂族譜」。這些祠堂和族譜不僅是劉氏家族的精神紐帶,也保存了大量的歷史文獻。
延伸閲讀…
廣東饒平劉氏族譜
劉厝孝思堂
歷代饒平劉氏名人
人物 | 生卒年 | 事蹟 |
---|---|---|
劉乙 | 漢代 | 平定蠻夷有功,封為饒平侯 |
劉文輝 | 宋代 | 隨軍南下福建,定居饒平 |
劉成 | 元代 | 創立「連陽堂」 |
劉鶚 | 1857-1909 | 清末著名小説家 |
劉春霖 | 1890-1958 | 中華民國軍人 |
劉詠堯 | 1909-1985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