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認識「泥作工程」的世界


所謂泥作工程,泛指涉及水泥使用的一切項目。從牆面、地面鋪設到防水工程,只要用到了水泥,都屬於泥作的範疇。泥作工程中有一項常見的技術稱為「打底」,是指以水泥進行表面平整處理,為後續施工打下基礎。進階的泥作工法則稱之為「粉光」,不僅追求表面平坦,更講究細緻光滑,達到媲美少女膚質般的完美效果,為木地板鋪設或壁紙黏貼等工作做足準備。
除了打底和粉光,泥作師傅們還會使用以下術語:
- 土水:泥作的台語稱呼。
- 粗底:和打底意義相同。
- 整平:在打底後刮平表面,確保後續施工效果。
- 水泥漿/砂漿:前者為純水泥與水的混合物,後者則加入了砂子。
- 土膏:以水泥、海菜粉和水混合而成的液體。
泥作工程的注意事項
不同區域的泥作工程注意事項各有不同,以下舉出三個最常見的項目及相關注意事項:
- 磁磚鋪設:磁磚具備熱脹冷縮特性,若留縫不足,後續容易導致隆起或爆裂。
- 防水工程:防水層施作不良或材質不佳,將導致滲漏問題出現。
- 水泥粉刷:表面粗糙度過高或粉刷層厚度不足,都會影響美觀和牆面耐久性。
專業術語解釋
泥作工程中,許多術語源自日文或台語,反映了部分工具、材料或技術源自日本的特色:
術語 | 發音源由 | 意義 / 解釋 |
---|---|---|
反紅 | 台語「粉紅」 | 水泥牆面、粉光完成之牆面表面打孔,以增加磁磚黏貼時的接合力 |
打毛 | 台語「沙底」 | 軟底,指鋪貼面磚的軟底施作工法 |
羅賴把 | 英文 screw-driver | 螺絲起子 |
六分管 | 英寸換算 (1英吋 = 25.4mm;1台分 = 3.03mm) | 將一英吋分為8等份,(八分之六),即所謂的六分管 |
乙炔 | 日文酸素 (さんそ) | 氧氣 (oxygen) |
常見設備名稱
除了術語外,泥作工程中也有一些特定的設備名稱:
設備 | 發音源由 | 意義 / 解釋 |
---|---|---|
貓車 | 日文 ねこぐるま | 手推車 |
生混凝土 | 日文 生 (なま) + コンクリート | 新拌混凝土 |
紅毛土 | 荷蘭語「rode aarde」 | 水泥 |
膨脹劑 | 日文 勾配 (こうばい) | 改善水泥砂漿潤滑性之添加劑 |
土水術語淺談
土木工程中使用許多技術術語,這些術語對於瞭解工程設計和施工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土水術語,分為土壤性質、地基工程、結構工程和其他類別。
土壤性質
術語 | 定義 |
---|---|
土壤 | 由固體粒子、水和空氣組成的地球材料 |
土壤結構 | 土壤顆粒的排列方式 |
土壤密度 | 每單位體積的土壤質量 |
土壤孔隙比 | 土壤孔隙體積與土壤總體積的比值 |
土壤滲透性 | 土壤允許水流過的速率 |
地基工程
術語 | 定義 |
---|---|
基礎 | 支撐建築物的地下結構 |
地基承載力 | 地基承受荷載的能力 |
地基沉降 | 地基在荷載作用下向下移動 |
樁 | 一種插入地下的深基礎元素 |
土釘牆 | 一種用於支護土坡的加固系統 |
結構工程
術語 | 定義 |
---|---|
結構 | 承受荷載並承受應力和應變的建築組件 |
承重結構 | 支撐建築物重量和載荷的結構 |
非承重結構 | 不承受建築物主要荷載的結構 |
混凝土 | 由水泥、水、骨材和外加劑製成的材料 |
鋼筋 | 用於加強混凝土結構的鋼條 |
其他
術語 | 定義 |
---|---|
測量 | 確定土地或建築物尺寸和位置的科學 |
監控 | 監測工程施工和效能的過程 |
維修 | 維持建築物和結構處於良好狀態的活動 |
改造 | 改變建築物或結構的用途或設計 |
永續發展 | 滿足當前需求同時不損害後代需求的發展 |
瞭解這些土水術語對於參與土木工程專案的各方人員非常重要,包括工程師、建築師、承包商和業主。透過共同的技術語言,這些專業人員可以有效溝通並確保專案的成功。
延伸閲讀…
有趣的室內裝修工程術語
建築工程、裝修工程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