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地支】十地支:你不可不知的十二生肖密碼

地支:時序與次序的象徵

地支,又稱十二支,是華夏古時用來紀錄時辰和次序的符號。與天干並列,同為計時符號。它由十二個文字組成: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地支 Play

地支之名源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天干地支」一詞最早見於《呂覽》。古時,地支主要用於紀錄時辰,與天干搭配,可形成六十甲子紀年法。

地支的起源眾説紛紜。一説是源自木星十二年的公轉週期。另説源自北斗七星的運行軌跡,將其劃分為十二等分作為序時之法。

十地支

將一天以十二地支區分,形成十二時辰。時辰之法萌芽於西漢,將「日加」十二辰與十二時辰相結合。

古人將地支與萬物興衰、陰陽變化聯繫起來,賦予每一個地支不同的象徵意義。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地支字形豐富,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地支的認知。

地支循環使用,一輪為十二,與天干組合,形成六十甲子的周而復始。它不僅用於紀年、紀月、紀日,還用於表示歲時秩序和方位。

在中華傳統曆法中,天干地支相配,組成六十甲子。其中,天干有陰陽之分,地支也有陰陽之別。陰陽搭配,形成平衡。

隨著時代演進,地支和天干的使用逐漸減少。公曆作為國曆後,紀年方面以公曆和民國紀年法並行。但地支和天干仍然在傳統文化和某些領域中發揮著作用。

地支 象形初文 象形説
手屈伸
腳趾
田壟溝
草木將出
太陽高照
草木茂盛
伸展
酉時

十地支:中國時空觀唸的基石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十地支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不僅用於紀年、紀月、紀日、紀時,更構成了一套完整時空觀唸的基礎。

十地支概述

十地支源自上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和對時間的感悟,由十二個符號組成: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們按順時針方向循環排列,每個地支對應著一個特定的時辰、方向和動物屬性。

地支 時辰 方向 動物屬性
23時-1時
1時-3時 東北
3時-5時
5時-7時 東南
7時-9時 東南
9時-11時
11時-13時
13時-15時 西南
15時-17時 西
17時-19時 西北
19時-21時 西北
21時-23時

地支在時間度量中的應用

地支不僅能表示時辰,還能用於紀年、紀月和紀日。中國古代採用干支紀年法,將地支與天干相配成六十個干支組合,用於標誌年份。而月份則以地支加在數字前面表示,如正月、二月等。地支與干支的組合也用於紀日,如子日、丑日等。

地支在空間定位中的應用

十地支在空間定位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地支的排列方向,可以將方位確定為子(北)、午(南)、卯(東)、酉(西)、辰(東南)、戌(西北)、未(西南)、醜(東北)。

地支在四柱命理中的應用

在中國命理學中,地支是判斷命格的重要依據。四柱命理由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地支組合而成,可以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運勢和人生走向。

十地支的其他應用

此外,十地支在中醫、風水、姓名學等領域也廣泛應用。它們被視為自然界運行的規律,藴含著宇宙的運行規律和時空辯證法。

綜上所述,十地支是中國時空觀唸的核心,在時間度量、空間定位、四柱命理和各種文化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們既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

延伸閲讀…

地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十天干十二地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