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繼水箱 法規】中繼水箱的法規真相大揭密!新版消防法規早已取消

中繼水箱

引言

建築物中設置中繼水箱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穩定且充足的水源。本文探討中繼水箱的設置原則、常見問題以及優缺點,協助讀者在選擇樓層時,深入瞭解中繼水箱對居住品質的影響。

樓層分類 中繼水箱設置 常見問題
中樓層 經常設置消防中繼機房或水箱 故障時可能產生噪音、震動或漏水等問題
高樓層 頂樓户可能會遇到漏水或高温問題 電梯比過小可能影響上下樓時間

中樓層

中繼水箱 法規 Play

中樓層通常設置有消防中繼機房,以確保消防用水量的充足。然而,當此機房發生故障時,可能會對周圍住户造成噪音和震動方面的困擾。此外,中樓層也可能設置中繼水箱,但在維護不當時也存在滲漏和管線破裂的風險。

高樓層

頂樓户由於直接暴露在外界,因此防水工程至關重要。如果防水工程不完善,頂樓户將容易出現漏水問題。此外,頂樓户也要留意梯户比,即電梯數量與樓層住户數的比例。過小的梯户比可能會導致電梯等待時間過長,影響高樓層住户的上下樓便利性。

影響因素

中繼水箱 法規

在選擇樓層時,除了上述問題外,建議讀者還需考慮以下因素:

  • 建築物高度:建築物高度超過 60 公尺時,需要設置消防中繼水箱。
  • 消防安全:設置消防中繼機房可以提升消防安全係數。
  • 水源穩定性:中繼水箱能提供穩定的水源,避免水壓不足或斷水問題。
  • 住户需求:頂樓户的景觀優越,但也有漏水和高温等風險。中樓層則相對安靜,但可能面臨中繼設備的噪音和故障問題。

綜合而言,中繼水箱在保障建築物水源安全和消防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選擇樓層時,考慮中繼水箱的設置原則和常見問題,有利於讀者作出明智的決策,保障自己的居住品質。

《中繼水箱 法規》解析與應用

法律依據

《中繼水箱法規》係指《建築物給排水設計規範》(以下簡稱《給排水設計規範》)第26章之相關規範,旨在規範建築物中繼水箱的設置、維護及管理,以確保建築物用水安全及環境衞生。

定義

中繼水箱:指設置於建築物水塔或水池與用水配管之間、作為臨時儲水之水箱。

設置條件

根據《給排水設計規範》第26章第261條規定,下列建築物應設置中繼水箱:

建築物種類 設置條件
低於 5 層以下建築物 供水量大於 10 公噸以上者
5 層以上建築物 無論供水量多寡
特殊用途 (如醫院、旅館等) 建築物 無論樓層數多寡,且供水量超過 30 公噸以上者

容積計算

中繼水箱的容積應符合下列公式計算:

V = Q x t

其中:
– V:中繼水箱容積(公噸)
– Q:高峯時段用水量(立方公尺/小時)
– t:單位時間(小時),一般以 2 小時為基準

高峯時段用水量可依特定建築物類型及規模參考《給排水設計規範》附錄表 36.3。

材質與構造

中繼水箱應採用不透水且符合衞生及耐蝕要求的材料製成。常見的材料包括:

  • 不鏽鋼
  • 玻璃強化塑膠 (FRP)
  • 食品級塑膠

中繼水箱的構造應符合以下要求:

  • 水箱內表應平滑無縫隙,且不應有死角或積水區。
  • 水箱開口應設有防塵、防蟲網罩。
  • 水箱應有通氣孔,保持空氣流通。

隔離設置

中繼水箱應與地面及其他汙染源保持適當距離,並應具備獨立的清潔維修空間。

配管系統

中繼水箱的配管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

  • 水箱進水管應裝設止回閥,防止汙水迴流。
  • 水箱溢流管應直接排放至户外或污水處理系統。
  • 水箱排放管應設有排汙門,定期排放沉積物。

維護管理

中繼水箱應定期進行下列維護管理工作:

  • 定期清潔,包括清除沉積物、消毒及清洗。
  • 定期檢查,確認管線、閥件及設備正常運作。
  • 定期更換濾網,防止汙染物進入水箱。

罰則

違反《給排水設計規範》第26章規定,未依法設置或維護中繼水箱者,可處新台幣 15 萬元以上 75 萬元以下罰鍰。

延伸閲讀…

中繼幫浦有什麼用?法規只有一條但卻讓你無法理解的 …

中繼水箱法規樓層在幾樓?新大樓讓你聽不到噪音

結論

《中繼水箱 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旨在確保建築物用水安全及環境衞生。透過適當的設置、維護及管理,中繼水箱可以發揮其儲水及調節用水量之功能,保障建築物住户的健康與舒適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