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三陽合病:太陽、陽明、少陽三經邪熱擾亂
引言
三陽合病是指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同時受到邪氣侵襲所致的病症。此證雖涉及三陽經,但邪熱多聚於陽明胃中,因此治療上宜遵循陽明熱證原則,佐以清解之法。
臨牀表現
患者會出現以下症狀:


症狀 | 描述 |
---|---|
腹滿 | 腹部脹滿 |
身重 | 身體沉重 |
難以轉側 | 無法輕易翻身 |
口不仁 | 口齒麻木 |
面垢 | 臉色晦暗 |
譫語 | 胡言亂語 |
遺尿 | 不自禁小便 |
治療原則
根據不同的證候輕重,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 輕證:首選柴葛解肌湯,以清解邪熱為主。
- 重證:白虎湯為首選,以清熱解毒為主。
白虎湯組成
* 知母六兩
* 石膏一斤,碎
* 甘草二兩,炙
* 粳米六合
白虎湯用法
將上述藥材用水一斗煎煮,待米粒煮熟後去渣取汁。温服一升,每日三次。
附註
- 發汗後加重譫語。
- 下之會導致額頭生汗、手腳逆冷。
- 自汗者,宜用白虎湯治療。
三陽合病:三陽經絡合病
三陽合病指太陽、陽明、少陽三條陽經同時發病的證候。
臨牀表現
常見症狀包括:
- 寒熱往來,或發熱持續。
- 頭身疼痛,項背僵硬。
- 噁心嘔吐,口渴煩躁。
- 脈浮緩,或緊數。
證型分類
根據病變部位不同,三陽合病分為三型:
證型 | 病變部位 | 主要症狀 |
---|---|---|
太陽陽明合病 | 太陽經和陽明經 | 發熱汗出、口渴苔渴、頭身疼痛 |
太陽少陽合病 | 太陽經和少陽經 | 發熱惡寒、頭身疼痛、嘔吐 |
陽明少陽合病 | 陽明經和少陽經 | 發熱潮熱、噁心煩悶、 жел疸 |
病機
三陽合病多由外邪侵襲,鬱於經絡所致。其中,太陽經受風寒之邪,陽明經受燥熱之邪,少陽經受肝膽火熱之邪。三經合病,邪氣壅盛,氣機阻滯,故出現發熱、疼痛、嘔吐等症。
辨證與治療
辨證時,需根據患者具體症狀,結合脈象等資料進行判斷。治療原則為疏解表邪,和解營衞,調暢肝膽。
證型 | 治法 | 方藥 |
---|---|---|
太陽陽明合病 | 辛涼解表,和解營衞 | 桂枝湯、荊防敗毒散 |
太陽少陽合病 | 辛散解表,和解少陽 | 柴胡桂枝湯、小柴胡湯 |
陽明少陽合病 | 清熱利膽,疏肝泄熱 | 龍膽瀉肝湯、梔子金花丸 |
注意事項
三陽合病患者通常體質較弱,邪熱藴結較重,故治療時宜採用緩和的方法。此外,患者應注意休息,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熬夜。
延伸閲讀…
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
三陽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