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探索恐龍園的神奇植被:蘇鐵的古今傳奇
恐龍園,生命科學廳恐龍時代展示區內的露天造景,重現了 6,600 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的北美大陸場景。雖然場景中的恐龍雕像並非真正的活化石,但其周遭如蕨類、棕櫚科和蘇鐵類植物卻是實實在在的活體標本。
蕨類的親暱鄰居:蘇鐵類植物
儘管蘇鐵類植物與蕨類在形態上相似,如羽狀複葉、葉痕明顯的莖幹等,但它們其實屬於不同的演化支系。這三種類型的植物在温潤環境中演化,承受相似的自然淘汰壓力,因此擁有相似的外表。


蘇鐵類是與蕨類最為親近的種子植物,恐龍園內有多個品種,均屬於蘇鐵目。與恐龍共存於地球上的許多蘇鐵種類現已絕跡,而現存的蘇鐵則可分為蘇鐵科、藏米亞科和蕨鐵科三個科別,再細分為 11 個屬。
分類的紛擾:蘇鐵的歸屬之爭
按蘇鐵的形態特徵,分類上曾有不同的見解。1959 年後,蘇鐵門下分成三個科別。此後,又有學者主張增加第四個科別,然而在 1992 年,分類又回歸為三個科別。之後,有人提出將其合併為蘇鐵科和藏米亞科兩科。目前,台灣資訊主要將其劃分為三個科別。
美葉鳳尾蕉:分類學上的分歧
以美葉鳳尾蕉為例,因分類觀點不一,有人將其歸入蘇鐵科,也有人將其歸入藏米亞科。在台灣,大多數資料傾向將其歸入藏米亞科。
澤米蘇鐵:鱗片披身的綠色珍寶
澤米蘇鐵,又稱美葉鳳尾蕉、鱗秕澤米,為藏米亞科澤米屬的一種。其株形叢生,常綠,莖呈球形,頂生中型的羽狀複葉。葉片厚革質,呈翠綠色,光滑堅硬。葉背覆蓋鱗片。
澤米蘇鐵雌雄異株,雄球花圓柱形,灰綠色,在六月份開花。雌球花同樣為圓柱形,長 15 至 25 公分,直徑 6 至 7 公分,被有淡褐色絨毛,亦在六月份開花。
植物特徵 | 澤米蘇鐵 |
---|---|
株形 | 叢生,常綠 |
莖 | 球形 |
葉形 | 羽狀複葉,中型 |
葉質 | 厚革質 |
葉色 | 翠綠 |
葉背 | 覆蓋鱗片 |
雌雄 | 異株 |
雄球花 | 圓柱形,灰綠色 |
雄球花開花時間 | 六月份 |
雌球花 | 圓柱形,被有淡褐色絨毛 |
雌球花開花時間 | 六月份 |
鳳尾蕉:外表華麗、用途多元的熱帶植物
鳳尾蕉是一種美觀又實用的熱帶植物,其葉片寬大翠綠,形似鳳尾,綻放時英姿颯爽,令人驚艷。
外觀與特徵
特色 | 描述 |
---|---|
葉片 | 長卵形,質地厚實,葉緣波浪狀,深綠色帶有黃色或銅色的條紋,宛若孔雀開屏一般 |
葉脈 | 羽狀脈,明顯而呈輻射狀 |
花序 | 自葉腋抽出,呈穗狀花序,花朵小巧白色,花期長 |
果實 | 漿果,果皮鮮黃,果肉白色,味甜多汁 |
品種與分佈
鳳尾蕉品種繁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 虎斑象耳鳳尾蕉:葉片布滿不規則的黃色斑塊,非常醒目。
- 白斑鳳尾蕉:葉片上有白色或淡黃色的斑點,葉緣常為紅色或粉紅色。
- 火焰鳳尾蕉:葉片中央有亮眼的紅色條紋或斑塊,形狀酷似火焰。
- 巨型鳳尾蕉:葉片異常寬大,可達2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鳳尾蕉品種。
鳳尾蕉原產於熱帶美洲,目前廣泛分佈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台灣也被作為觀賞植物引進。
用途
鳳尾蕉除了具有觀賞價值外,還有以下多種用途:
- 藥用:鳳尾蕉的根莖、葉片和果實都具有藥用價值,具有消炎、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
- 食用:鳳尾蕉的果實可以生食或入菜,其果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營養價值高。
- 造景:鳳尾蕉的葉片寬大而美麗,常被用於綠化、庭園造景和佈置廳堂等場合。
- 編織材料:鳳尾蕉的葉片堅韌耐用,可以編織成各種實用的物品,如編筐、編帽和編席等。
生長習性
鳳尾蕉喜愛温暖潮濕的環境,其生長需要以下條件:
延伸閲讀…
美葉鳳尾蕉_百度百科
美葉鳳尾蕉
- 温度:最適生長温度為20-30℃,不耐寒。
- 陽光:喜光照,但也能耐半陰。
- 水分: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特別是在夏季。
- 土壤:喜有機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要點
- 繁殖:可用分株法或扦插法繁殖。
- 種植:選擇排水良好的地方,種植深度以埋沒根莖為主。
- 澆水:定期澆水,保持土壤濕潤,但避免積水。
- 施肥:每個月施用一次氮磷鉀複合肥。
- 修剪:定期修剪枯葉和老葉,以免影響觀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