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神秘傳説] 和合二仙的起源與演變
和合二仙,起源於唐朝貞觀年間,傳説是兩位詩僧:寒山和拾得。他們因情感融洽,常和詩唱偈,被後世奉為神仙,掌管和平與喜樂。寒山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而拾得則是普賢菩薩的化身。


在雍正年間,寒山被封為「妙覺普渡和聖寒山大士」,簡稱「和聖」,拾得則被封為「妙覺普渡合聖拾得大士」,簡稱「合聖」。此後,「和合二仙」成為廣受敬奉的神仙,保佑人間友誼長存、情意綿綿。
然而,在雍正時期之前,「和合二仙」曾指另一位唐僧萬回。萬回為尋找戰場上的兄長,日行萬裏,寄望一家早日團聚。由於其堅定的尋親決心,萬回也被稱為「和合二仙」。
寒山是一位詩僧,隱居於天台山的寒巖洞,因姓氏、法號不詳,人稱「寒山」、「寒山子」或「貧子」。《寒山子詩集》便是唐人輯錄他的作品。
拾得本是棄兒,被天台國清寺的豐幹禪師收養,故稱「拾得」。他後來出家,成為國清寺的和尚,負責管理食堂的香燈。
關於和合二仙的傳説流傳甚廣,據説他們曾入住蘇州普明院,廣傳佛法。普明院後來改名為「寒山寺」以紀念他們。
時期 | 和合二仙 | 事蹟 |
---|---|---|
雍正時期 | 寒山、拾得 | 封為「和聖」、「合聖」 |
唐貞觀年間 | 寒山、拾得 | 詩僧,合稱「和合二仙」 |
唐代 | 萬回 | 萬裏尋兄,被尊稱「和合二仙」 |
唐中後期 | 寒山 | 詩僧,隱居寒巖洞,有《寒山子詩集》 |
唐代 | 拾得 | 棄兒,被豐幹禪師收養,掌管國清寺香燈 |
和合二仙:象徵和諧與美滿的傳奇人物
起源與傳説
和合二仙,又稱和合二老、和合二將軍,是我國道教傳説中的神仙,起源於宋朝。相傳他們是「張仙」和「何仙」,二人出身於貧寒,自幼友善和睦,結為兄弟,後得道成仙,被奉為和諧與美滿的象徵。
人物 | 原型 | 事蹟 |
---|---|---|
張仙 | 「和合上將」張定淮 | 善於調解糾紛,化解恩怨 |
何仙 | 「和合下將」何和 | 以善於合婚聞名,祈求婚姻美滿 |
形象特徵
和合二仙通常被描繪成白髮蒼蒼、慈眉善目的老人,身穿紅色或綠色的道袍,頭戴道冠,手持如意或團扇。其中:
- 如意:象徵吉祥如意、心想事成。
- 團扇:象徵和合圓滿、家庭和睦。
- 紅色:象徵喜慶、熱鬧、吉祥。
- 綠色:象徵生機勃勃、和諧安寧。
象徵意義
和合二仙在民間信仰中具有以下象徵意義:
- 和諧團圓:寓意家庭和睦融洽,團圓美滿。
- 婚姻美滿:祈求婚姻幸福圓滿,恩愛和諧。
- 生意興隆:希望生意興隆發財,和氣生財。
- 化解糾紛:化解恩怨情仇,促進和睦相處。
- 祈福消災:祈求福星高照,消災避禍,生活安泰。
民俗祭祀
自古以來,民間百姓崇祀和合二仙,祈求和諧美滿的生活。祭祀儀式通常在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或重陽節舉行,供奉糕點、水果、香燭等祭品,祈求神靈保佑。
文學與藝術
和合二仙的傳説和形象也滲透到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之中,成為詩詞、小説、繪畫、雕刻等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