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倒序版】
表格:


特徵 | 成語 | 出處 |
---|---|---|
弓背聳肩 | 拱肩縮背 | 《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
細腰弧背,腿修長 | 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 《紅樓夢》第四十九回 |
腰細胸平,面如滿月 | 蜂腰削背,鴨蛋臉 | 《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
文心雕龍
【扼吭拊背】比喻控制要害,擊中敵人的致命點,使其無計可施。出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和《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鶴立雞羣靈動纖細的身姿,猶如鶴立雞羣,令人印象深刻。「蜂腰猿背」出自《紅樓夢》第四十九回,描繪出腰身輕盈、腿部修長的體態。
「拱肩縮背」則呈現出相反的狀態,肩膀向上聳起,腰部彎曲,呈現出衰老或不健康的狀態。出自《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窈窕淑女「蜂腰削背,鴨蛋臉」出自《紅樓夢》第四十六回,描繪出一位身姿窈窕、容貌秀麗的女子。纖細的腰肢,平坦的胸部,圓潤的鵝蛋臉,勾勒出古典仕女的端莊之美。
蜂腰削背:古代女性身材美學的典範
「蜂腰削背」是古代中國女性身材美學的典範,其特徵為纖細的腰肢和後背平滑的線條,猶如一隻蜜蜂的腰身般纖巧,後背如刀削般平整。
歷史根源
「蜂腰削背」的審美觀點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詩經》中即有「腰肢纖細,背若削成」的描寫。秦漢時期,這種審美標準進一步盛行,並被漢朝宮廷奉為女性美人的典範。
審美特徵
古代女性審美的「蜂腰」和「削背」分別具有以下特徵:
特徵 | 描述 |
---|---|
蜂腰 | 腰肢纖細,尺寸盈盈一握,猶如蜜蜂的腰身,具有柔美、靈動的曲線美。 |
削背 | 後背平滑無贅肉,線條流暢,從肩頸至腰部形成一條優美的弧線,宛若刀削般筆直,彰顯出女性的高貴、窈窕的姿態。 |
塑形方法
為了達到「蜂腰削背」的理想身材,古代女性採用以下方式塑形:
方法 | 説明 |
---|---|
束腰 | 佩戴特製的緊身束腰,對腰部施加壓力,長期佩戴可逐漸縮小腰圍。 |
塑背 | 練習特定的姿勢,如「展身引體」、「壁虎爬牆」,可以伸展後背肌肉,塑造平滑的背部線條。 |
飲食控制 | 嚴格控制飲食,避免攝取過多油膩、肥甜的食物,保持身材苗條。 |
穴位按摩 | 按摩位於後背的「華佗夾脊穴」,可以疏通經絡,促進後背血液循環,改善背部贅肉。 |
文化影響
「蜂腰削背」審美觀對古代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服飾設計:宮廷女性的服飾多採用緊身腰部設計,突顯腰肢的纖細。
- 繪畫雕塑:唐代女俑、宋代仕女圖等藝術作品中,均體現了「蜂腰削背」的女性身材。
- 文學作品:詩詞歌賦中,女性的「纖腰」、「削背」常被用來描寫她們的容貌和氣質。
現代演變
隨著時代變遷,「蜂腰削背」的審美標準逐漸發生變化,現代女性的身材審美更傾向於健康、自然和多元化:
- 多元化審美:不再一味追求纖細的腰肢和平整的後背,而是注重身體的整體協調和平衡。
- 健康理念:提倡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適當的運動來維持身材,而不是採用過度束腰等不健康的手段。
- 多元包容:包容不同的身材類型,欣賞女性獨特的魅力。
小結
「蜂腰削背」作為古代中國女性身材美學的典範,其影響深遠,不僅影響了服飾、藝術和文學,也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風貌。隨著時代演變,審美觀念不斷更新,但「蜂腰削背」的古典之美依然令人著迷,成為中國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延伸閲讀…
蜂腰猿背
成語大全- 蜂腰削背fēng yāo xuē b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