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公故居】揭秘蔣公故居:走進台北歷史的時光隧道

蔣介石故居

引言

坐落於浙江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蔣介石故居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風雲變幻。這座建築羣包括豐鎬房、玉泰鹽鋪、小洋房、文昌閣和武嶺中學等,承載著蔣氏家族的歷史記憶。

蔣公故居 Play

武嶺中學

1927年,蔣介石創辦了武嶺中學。這所學校設有幼兒園至高中部,還擁有齊全的工廠、農場和林場。1932年,蔣介石親自擔任校長,並成立由宋美齡等12人組成的校董會。

文昌閣

蔣公故居

文昌閣原建於清代,後於1924年由蔣介石重建。這座兩層樓房曾是蔣介石的私人別墅和藏書樓。1939年,日機轟炸溪口,將文昌閣夷為平地。1987年,政府按原樣重建。

小洋房

這座西式兩層樓房建於1930年,原名「涵齋」。1937年,蔣經國從蘇聯留學歸來,與妻子蔣方良居住於此。屋內有一石碑,刻有蔣經國手書的「以血洗血」,表達他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玉泰鹽鋪

玉泰鹽鋪是蔣介石的出生地。這座曾經經營糧、鹽、酒、雜的店鋪,於1921年被大火毀壞。1948年,蔣介石出資重建。

豐鎬房

豐鎬房是蔣氏故居的主體建築。這座四進庭院式建築佔地4800平方米,包括大門、報本堂、素居和獨立小樓等。1928年,蔣介石擴建故居,遷走鄰居,形成了現有規模。

歷史沿革

蔣氏故居始建於清代。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溪口。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建築遭到破壞。1979年,經廖承志提議,政府撥款修復故居。1996年,蔣氏故居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色

蔣氏故居採用傳統的四合院佈局,樓軒相接,廊廡迴環。建築裝飾以雕樑畫棟為主,富麗堂皇。此外,故居還擁有三個花園,點綴其中。

建築 地址 建造時間 主要作用
豐鎬房 溪口鎮武嶺路 清代 蔣氏家族故居
玉泰鹽鋪 溪口鎮中街 清光緒 蔣介石出生地
小洋房 溪口鎮潭墩山 1930年 蔣經國住所
文昌閣 武山南端 清雍正九 蔣介石私人別墅
武嶺中學 溪口鎮武嶺路 1927年 蔣介石創辦學校

蔣公故居:見證近代台灣史

蔣公故居,位於台北市士林區,曾是蔣介石在台晚期的居所。這座佔地廣闊的園林,不僅是近代台灣歷史的重要見證,也是蔣介石生前生活的寫照。

歷史背景

蔣公故居原為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官邸,於1949年蔣介石遷台後成為其住所。蔣介石在此度過了人生最後的26年,直到1975年逝世。

園林建築

蔣公故居佔地面積約24公頃,由主建築、副舍、亭閣和公園等組成。主建築採用中國傳統四合院建築風格,共有兩層樓,內部裝潢典雅大氣。

副舍則分佈在主建築周圍,包括警衞室、醫務室、餐廳和會議廳等。公園內隨處可見人工湖、小橋流水和花木扶疏的景緻,營造出一種幽靜怡人的氛圍。

蔣介石生活起居

蔣公故居充分反映了蔣介石的個人生活和工作習慣。主建築內設有起居室、書房和接待廳,陳列著蔣介石生前使用過的傢俱、書籍和文物。

蔣介石平時喜愛閲讀和散步,故居內設有專門的圖書館和散步路線。他對飲食也十分講究,園內還設有專門的廚房和温室,為蔣介石提供新鮮的食材。

博物館展示

1996年,蔣公故居被改建為博物館,對外開放參觀。博物館展示了蔣介石的生平事蹟、故居原貌,以及近代台灣歷史的相關資料。

參訪資訊

項目 內容
地址 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08:30~17:30
門票費用 全票150元、優惠票80元
網址 https://www.chiang-kai-shek.org.tw/

結論

蔣公故居是一座歷史與文化交織的園林,不僅見證了近代台灣的歷史發展,也承載著蔣介石這位關鍵人物的印記。參觀蔣公故居,猶如走進一段塵封的歷史,讓人領略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