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養生法,打造防癌強健的體魄
前言
癌魔正步步逼近,根據國健署統計,每4分42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中醫智慧為我們提供了抵禦疾病的神奇方法:「十二時辰養生法」。遵循天地規律,依時辰調養經絡臟腑,即可防範百病入侵,事半功倍。
防癌之道,養正氣為先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強調正氣的重要性。當正氣充沛,免疫力強健時,邪氣便無隙可乘,危害健康。因此,養護正氣刻不容緩,調理經絡臟腑,提前佈局,方能百毒不侵。


子午流注,時辰養生
中醫認為,十二臟腑經絡在一天之內輪流值班。遵循「子午流注」規律,順應天地運行,人體自可安享健康。
亥時(晚上9~11點)
三焦經值班,負責免疫系統的休息與排毒。女性內分泌系統運作的關鍵時段,應儘量安寢,避免操心,可聽音樂、泡澡,為睡眠做好準備。
子時(晚上11~1點)
膽經當令,進入「熟睡」狀態,膽臟才能進行排毒。
醜時(晚上1~3點)
肝經當令,熟睡有助肝臟排毒。若從事夜間工作,應確保每週有一天、每月有一週、每年至少要有四個月能早睡。
寅時(早上3~5點)
肺經當令,肺部若有問題,此時咳嗽會較為劇烈。
卯時(早上5~7點)
大腸經當令,早晨7點前應排便。
辰時(早上7~9點)
胃經當令,早餐應在7~9點吃完,可適度按摩腹部。
巳時(早上9~11點)
脾經當令,此時按壓腿部內側,有助消水腫、改善過敏。
午時(中午11~1點)
心經當令,陽氣最旺盛,午睡30分鐘有助保養心經。
未時(下午1~3點)
小腸經當令,小腸吸收養分的重要時段。過了此時間,腸胃功能減弱,故有「過午不食」的養生説法。
申時(下午3~5點)
膀胱經當令,氣血流注膀胱,清除體內廢水。
酉時(下午5~7點)
腎經當令,腎臟為水臟,過度操勞會耗損體內水分,形成痰濕,久而久之,痰濕化瘀生毒,引發疾病。
戌時(下午7~9點)
心包經當令,負責心肺及胸部的運行。可在家進行擴胸、伸展手臂等運動,有助放鬆情緒,促進睡眠。
時辰 | 經絡 | 養生建議 |
---|---|---|
亥時 | 三焦經 | 休息、放鬆 |
子時 | 膽經 | 熟睡、排毒 |
醜時 | 肝經 | 熟睡、排毒 |
寅時 | 肺經 | 咳嗽時機 |
卯時 | 大腸經 | 排便時機 |
辰時 | 胃經 | 進食、按摩腹部 |
巳時 | 脾經 | 按壓腿部內側 |
午時 | 心經 | 午睡養心 |
未時 | 小腸經 | 吸收養分 |
申時 | 膀胱經 | 排泄廢水 |
酉時 | 腎經 | 保護腎臟 |
戌時 | 心包經 | 擴胸運動 |
遵循十二時辰養生法,順應天地運行,調養經絡臟腑,驅邪避病,打造防癌強健的體魄!
中醫時辰表:掌握人體運作規律
中醫時辰表,又稱子午流注表,是中醫理論中重要的時辰養生指南。其根據人體規律將一天24小時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對應人體不同的器官經絡運行,影響著人的生理、情緒和健康狀態。
- 按時作息:順應經絡運行規律,做到按時睡覺、起牀、進食和活動。
- 適宜運動:在氣血運行高漲的時辰運動,如辰時、巳時、未時。
- 調理飲食:在脾經運行時段攝取營養,在膀胱經運行時段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 預防疾病:瞭解易發疾病的時辰,加強預防措施。
- 注意不適合:不建議在醜時、寅時、酉時劇烈運動或情緒過激。
注意事項:
- 因人而異:個體差異性較大,中醫時辰表僅供參考。
- 整體觀念:應結合其他中醫理論,如臟腑五行等,進行綜合判斷。
- 調整循序漸進:改變作息或飲食習慣需要循序漸進,避免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