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優化空間,暢通動線,締造寬敞居家
在防疫期間,居家時間增加,空間狹窄感也隨之加劇。然而,放大空間的關鍵並非盲目收納,而是優化走道動線。透過以下技巧,無需大量斷捨離,便能打造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
最小寬度標準


過窄走道
不少人習慣將雙人牀置於房間中央,在兩側留出走道,但若走道寬度不足,移動不便。一般成年人肩寬約45~52公分,走道寬度至少須達60~65公分,較舒適的距離為90公分。若走道寬度低於60公分,使用起來拘束難行,不如捨棄窄小走道,擴大另一側活動空間。
優化動線配置
區分主動線與副動線
規劃動線時,宜將家中通道區分為主動線與副動線。主動線指頻繁通行的人流通道,例如由玄關至客廳、餐廳等公共區域的動線。副動線指個別區域內的個人使用動線,例如廚房內料理時的工作動線。主動線與副動線的尺寸及規劃重點各異。
寬敞的主動線
進入客廳的動線應寬敞明朗,除了提升風水寓意,也營造居住舒適感。玄關動線與大門相連,寬度建議擴大至120公分以上,至少不低於100公分,避免出入不便或擁擠感。由客廳進入私領域的主通道寬度可設定在90~110公分,足以兩人錯身而過。若利用走道設計收納或展示櫃,淨寬需維持80公分以上,以免衍生碰撞或壓迫感。
空間整併
減少浪費空間
走廊、廊道等走道空間容易造成浪費。有鑑於室內空間珍貴,不妨消除走道、整併空間。整合卧室、更衣空間,設置獨立且收納性佳的化妝台,或將書桌納入書房,讓房間用途更集中,無需額外走道。
運用彈性設計
相較於公領域的寬敞腹地,房間坪數往往受限。在扣除牀鋪、衣櫃後,可活動空間有限。隨著傢俱數量增加,也潛藏著侵蝕走道空間的危險。例如化妝台、書桌設置後,至少佔用1/3坪空間,櫃子抽屜或櫃門打開亦會影響走道。裝潢時宜精準估算這些大型傢俱配件的尺寸,或採取可收納或彈性使用的設計,避免傢俱擺放後造成空間侷促。
結論
透過優化走道動線,適度整併空間,並運用彈性設計,即使不捨棄心愛物品,也能打造寬敞舒適的居家環境。掌握這些技巧,讓防疫期間的居家時光更加愜意宜人。
走道寬度設計指南
在建築設計中,走道寬度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它影響著安全、舒適性和可及性。以下提供一篇關於走道寬度設計指南的文章,提供相關原則、法規和實務建議,協助設計師打造安全、便利且符合規範的走道。
設計原則
1. 安全考量:
走道寬度應足夠寬敞,以允許人們安全地穿行,避免碰撞和跌倒,尤其是在有人潮擁擠或攜帶物品時。
2. 舒適考量:
寬敞的走道可提升舒適性,方便人們輕鬆走動,減少疲勞感和緊迫感。
3. 可及性考量:
對於行動不便者或使用輔助設備的人士,走道寬度應無障礙,確保他們能夠安全、舒適地使用。
法規規定
台灣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編第14章「無障礙設施安全規範」中,對公共建築走道寬度做出以下規定:
類型 | 最小寬度 |
---|---|
一般走道 | 120公分 |
無障礙走道 | 150公分 |
坡道 | 120公分 |
實務建議
除了法規規定外,設計師在規劃走道寬度時,還可參考以下建議:
1. 考慮使用量:
預估走道預計使用的人數和活動,調整寬度以滿足需求。
2. 預留淨空:
走道兩側應預留淨空,避免障礙物阻礙通行,例如花盆、座椅或售貨機。
3. 使用視覺引導:
清晰的視覺引導,例如標線或燈光,可幫助使用者導航走道。
表格:走道寬度建議
下表提供不同類型的走道寬度建議值:
延伸閲讀…
【最強裝修一流工法】合理動線12規劃,生活機能才不會變 …
不動櫃體!走道動線做對,卧室房間大2倍| 100室內設計
類型 | 最小寬度 | 舒適寬度 |
---|---|---|
住宅走道 | 90公分 | 120公分 |
公共走道 | 120公分 | 150公分 |
高流量走道 | 150公分 | 180公分 |
無障礙走道 | 150公分 | 200公分 |
坡道 | 120公分 | 150公分 |
總結
走道寬度設計是一個綜合考量安全、舒適性、可及性和使用量的過程。設計師應遵循法規規定並參考實務建議,規劃出符合需求且符合規範的走道,確保建築物的使用者能夠安全、便利地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