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
天地之始,太極肇判陰陽,陰陽相分化五行。太極乃理,陰陽五行乃氣。理寓於氣,氣不離於理。水、木、土三行生於天陽;火、金二行生於地陰。析之為五行,合之為二氣。


陰陽依序,天在上顯陽,地在下屬陰;日明為陽,月暗為陰;春夏陽盛,秋冬陰隆;東南陽居,西北陰棲。然晝分天地同陽,夜臨天地皆陰;春夏日月同陽,秋冬日月均陰;東南四時陽輝,西北四時陰黯。譬如手掌左右,陽居左位,陰處右方,不可互換。而左右仰視皆為陽,俯覆皆為陰。炎熱為陽,寒涼為陰。
五行之實,一陰一陽;陰陽之合,一太極也。本源未離。
五行質現於地: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其運化於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土氣運行四季,名曰沖氣。
五行質藏於人:肝藏仁,心藏義,肺藏禮,腎藏智,脾藏信。神存於心:仁、義、禮、智、信。質為粗現,神為精粹,亦不離異。
五行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剋木。
陰陽木:中醫藥的寶庫
「陰陽木」,又稱「雞血藤」,在中醫藥中享有盛譽,不僅可以活血化瘀,更具有調和陰陽、補益氣血之功效。本文將探索陰陽木的植物特徵、藥用價值以及相關應用。
植物特徵
陰陽木是一種落葉藤本植物,葉片為掌狀複葉,邊緣有鋸齒,花為白色或淡黃色,果實為蒴果。該植物原生於中國南方各省,喜温暖濕潤的環境,現已廣泛種植於全球。
中醫藥價值
在中醫藥中,陰陽木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陰陽木含有 ако尼丁、雞血藤鹼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 調和陰陽:陰陽木味辛苦,性温,歸肝、腎經,具有調和陰陽、補益肝腎之功效。
- 補益氣血:陰陽木含有豐富的鐵、鈣等礦物質,能補益氣血、強健筋骨。
相關應用
- 風濕骨痛:陰陽木性温活血,可改善風濕骨痛、痹證及腰腿疼痛等症狀。
- 瘀血阻絡:陰陽木善於活血化瘀,可用於治療瘀血性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胸脅刺痛等。
- 跌打損傷:陰陽木具有消腫止痛之效,適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 免疫調節:陰陽木中的 ако尼丁成分具有免疫調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免疫力。
臨牀應用
陰陽木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製成以下方劑:
方劑名稱 | 組成 | 功效 |
---|---|---|
雞血藤湯 | 陰陽木、黃芪、當歸 | 補益氣血,活血化瘀 |
五加皮陰陽湯 | 陰陽木、五加皮、仙靈脾 | 補益肝腎,強壯筋骨 |
跌打損傷方 | 陰陽木、川芎、血竭 | 消腫止痛,活血化瘀 |
注意事項
- 陰陽木性温,服用過量可能引起上火、頭暈等症狀。
- 孕婦、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陰陽木。
- 陰陽木與補氣藥同用時,可能增強補氣效果,應注意用量。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