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山嶺【[嶺],連綿起伏的高山,綿延不絕的山脈】
名詞 | 解釋 |
---|---|
五嶺 | [嶺]之總稱,包括大庾嶺、始安嶺、臨賀嶺、桂陽嶺、揭陽嶺 |
嶺外 | 五嶺以南地區,即今廣東、廣西一帶 |
嶺海 | 指兩廣地區,因其位於五嶺之南,瀕臨南海,故稱 |
連綿延伸的山脈
山嶺是由連續相連的山峯形成的,綿延起伏,連綿不絕。如“五嶺”、“大興安嶺”、“南嶺”、“秦嶺”。北宋文學家蘇軾在《題西林壁》詩中稱讚“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生動地描繪了山嶺變幻多姿的景象。
山頂有險峻


山嶺的險要之處在於山頂有險要的地勢,常有險峻的山峯和密林。如清代學者全祖望在《梅花嶺記》中寫道“嶺外望之”,描寫了山嶺險要的情形。
五嶺之名
“五嶺”一詞最早出現在漢代《漢書》,文中提到“士卒大疫,兵不能隃嶺”。到了晉代,朝廷為革新嶺南地區的弊端,任命吳隱之駐守嶺南地區。
嶺 意味:詞源、演變與文化意義
一、詞源與演變
嶺 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小雅》:「越彼北嶺,言採其芹。」意指山峯、山脊。字形從「山」旁,「嶺」表山勢高昂。
隨著語言演變,「嶺」逐漸發展出數個衍生義:
義項 | 意涵 | 例句 |
---|---|---|
山脈分界 | 山脈之間的界限 | 秦嶺是黃河與長江的分水嶺。 |
山路 | 翻越山嶺的道路 | 翻越天山嶺的道路十分險峻。 |
山脊、高地 | 山峯的最高處或隆起的地帶 | 山嶺上景色壯觀。 |
形容突出顯著 | 地勢或事物高聳而出 | 摩天大樓猶如城市中的嶺。 |
二、文化意義
「嶺 」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
1. 地標與標誌
山嶺是自然界顯著的地標,自古以來被視為地域的界限與象徵。例如,秦嶺、長江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2. 交通要道
山嶺也是連接不同地區的交通要道。古人翻越險峻山嶺修建驛道,促進東西南北交流,促成文化傳播與經濟發展。
3. 天然屏障
山嶺自古以來被用作天然屏障,抵禦外敵入侵或分裂勢力。例如,燕山成為南北分界的天然屏障,楚嶺阻隔荊、楚兩地。
4. 精神象徵
山嶺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賦予精神象徵意義。高聳的山嶺象徵力量、堅韌與不屈不撓的精神,激勵人們戰勝困難。
5. 文學意象
三、「嶺」字用法與範例
用法 | 例句 |
---|---|
地理名詞 | 長江以南是五嶺山脈。 |
山脈分界 | 太行山嶺是黃河與海河的分水嶺。 |
山路 | 翻越秦嶺嶺路需要三天時間。 |
山脊、高地 | 山嶺上雲霧繚繞。 |
形容突出顯著 | 這座大樓是城市中的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