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手陽明大腸經:沿食指側邊至頸部,再入缺盆,通達肺部
[穴位] 總計20穴位,分別為:
穴位名稱 | 位置 |
---|---|
商陽 | 食指末端 |
二間 | 第二掌指關節後方 |
三間 | 第2掌指關節後方橈側,微握拳可見凹陷 |
合谷 | 第一、二掌骨間 |
陽溪 | 兩筋之間 |
偏歷 | 前臂橈側 |
温溜 | 前臂橈側 |
下廉 | 前臂橈側 |
上廉 | 前臂橈側 |
手三里 | 前臂橈側 |
曲池 | 肘外側 |
肘髎 | 肘外側 |
手五里 | 上臂外側前邊 |
臂臑 | 上臂外側前邊 |
肩髃 | 肩峯部前邊 |
巨骨 | 肩峯部前邊 |
天鼎 | 頸部與肩相交處 |
扶突 | 頸部 |
口禾髎 | 第三條眉脊平對水平線處 |
迎香 | 鼻孔旁,法令紋邊緣處 |
[穴位歌訣]


商陽經橈二間三,
合谷陽溪偏温溜,
下廉上廉三里長,
曲池肘髎五里起,
臂臑肩髃巨骨臨,
天鼎扶突禾髎近,
迎香終結二十追。
[解剖]
穴位於皮膚、皮下組織、第一骨間側肌、指淺、深層肌腱的背側。
[特性]
手陽明大腸經之輸穴,五行屬木。
[功用]
泄熱止痛,清咽利喉。主治喉嚨腫痛、咽喉塞痛、下齒齲痛、嗜睡、胸腹滿脹、腸鳴腹瀉、寒熱瘧疾、唇焦口乾、氣喘、傷寒、身寒結水等症。
三間穴位置:定位與臨牀應用
三間穴為人體經絡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穴位,其定位與臨牀應用廣受重視。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三間穴的位置、解剖構造、臨牀應用與注意事項。
定位
名稱:三間穴
別名:交互穴
定位:位於前臂掌側,橈側屈腕肌與掌長肌之間,腕橫紋上3寸
具體定位方法:
- 將前臂平伸,掌心向上。
- 以三寸為度量單位,在腕橫紋上量取3寸的距離。
- 沿著橈側屈腕肌與掌長肌之間的縫隙,向下取穴。
解剖構造
三間穴位於屈肘肌羣下方,鄰近橈動脈和橈神經。周圍組織包括:
- 皮膚
- 皮下脂肪
- 淺筋膜
- 屈肘肌羣(橈側屈腕肌、掌長肌)
- 橈動脈
- 橈神經
臨牀應用
三間穴在中醫臨牀中應用廣泛,具有以下功效:
證狀 | 功效 |
---|---|
腕臂疼痛 | 緩解疼痛 |
肘關節活動受限 | 改善關節活動度 |
腕部水腫 | 消腫止痛 |
神經性頭痛 | 止痛 |
倦怠乏力 | 補氣活血 |
注意事項
在使用三間穴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禁忌人羣:孕婦、有出血傾曏者不建議使用。
- 手法:針灸時的刺入深度為0.5-1寸,艾灸時間為10-15分鐘。
- 配合穴位:可與合谷穴、太沖穴等穴位配合使用。
- 應對措施:若針灸後出現局部疼痛或出血,應及時止血並諮詢醫師。
總結
三間穴位於前臂掌側,橈側屈腕肌與掌長肌之間,腕橫紋上3寸,解剖構造豐富。其臨牀應用廣泛,主要用於緩解腕臂疼痛、改善肘關節活動度等。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三間穴時需注意禁忌人羣、手法、配合穴位與應對措施。
延伸閲讀…
經穴庫» 三間
三間穴可改善咽喉腫痛,扁桃腺炎,落枕及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