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城市高樓大廈火災防護應變措施
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堪稱現代化城市的象徵,然而其隱藏的火災風險不容小覷。火災一旦在這類密閉空間發生,濃煙與高温會迅速蔓延,形成「煙囱效應」,阻斷逃生之路。加之高層大樓外牆常採用玻璃帷幕,破壞不易,會增加雲梯車搶救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外均發生多起摩天大樓火災事件,造成重大傷亡。例如,1984 年美國 27 層的米高梅飯店火災造成 84 人死亡,650 人受傷;2001 年 911 事件中,紐約世貿大樓在遭到飛機撞擊後燃燒倒塌,超過 5,400 人罹難,2,100 人受傷。
為了強化高樓大廈的防火安全,各國訂定相關消防法規,要求建築物配置自動滅火設備、防排煙設備、逃生避難設施等。然而,除了建築物的自救能力,外部救災救援措施也至關重要。
在外部救災方面,消防人員會使用雲梯車佈水線搶救,但有高度限制。此外,近年來興起的「多重防禦」消防策略,強調在建築物內部設置完善的消防系統,並加強內部人員的火災應變訓練。
實務動態模擬驗證,提升逃生安全性
如何有效提升高樓大廈的火災逃生安全性?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針對各棟高層建築進行動態實境模擬研究,驗證建築物的消防防護設計和逃生措施的實際效果。通過實地調查住民的居住體驗和避難需求,發現往往在大樓完工入住後才開始重視防火救災問題。
汲取教訓,落實消防逃生守則
回顧 911 事件,紐約雙子星大樓因大火燃燒導致建築結構解體倒塌,凸顯了高温對摩天大樓的破壞性。汲取教訓,我們必須貫徹「多一分準備,少一分傷害」的信念,將保命求生視為首要目標。
常見錯誤逃生迷思,務必避免
火災發生時,務必避免以下錯誤逃生迷思:
- 搭乘電梯逃生:電梯在火災中容易斷電,將會受困其中。
- 躲在浴室:浴室門和天花板多為塑膠材質,不耐高温,且門下方通風百葉無法阻絕濃煙。
- 使用塑膠袋套頭:無法吸入新鮮空氣,呼吸產生的霧氣會影響視線,遇熱後會融化黏附皮膚。
- 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濃煙中的有毒氣體無法被濕毛巾阻隔,尋找濕毛巾會延誤逃生。
應變措施表
錯誤觀念 | 正確應對 |
---|---|
搭乘電梯逃生 | 使用樓梯逃生 |
躲在浴室 | 前往開闊通風區域 |
使用塑膠袋套頭 | 用濕布或手帕掩蓋口鼻 |
浪費時間尋找濕毛巾 | 直接逃生 |
時刻銘記火災逃生守則,讓高樓大廈不再成為生命的威脅,打造安全宜居的都市環境。
冷靜應對
- 保持冷靜:保持鎮定和清晰的頭腦,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 不要驚慌:驚慌會影響判斷力,導致做出錯誤的行動。
- 熟悉逃生路線:熟悉建物 floor plan 和逃生路線,瞭解不同樓層的緊急出口位置。
判斷火勢
- 確認逃生路線:在逃生前,確認逃生路線是否安全可通行。
- 關閉電源:如果可能,離開時關閉電器和電源,以防止火勢蔓延。
- 觀察濃煙:濃煙通常表示火勢所在位置,避免通過充滿濃煙的區域。
逃生步驟
步驟 | 説明 |
---|---|
1. 就近避難:若火勢蔓延快速且 escape route 受阻,應就近關好房門,打開窗户,並等待救援。 | |
2. 使用樓梯:絕不使用電梯逃生,因火災時容易停電或因火災造成電梯故障而受困。 | |
3. 順時針逃生:抵達逃生樓梯後,順時針沿著避難指示逃生,可預防與迎面而來的逃生者衝撞。 | |
4. 匍匐前進:濃煙往上竄升,沿著地板匍匐前進,可以避開濃煙。 | |
5. 濕毛巾捂鼻:濕毛巾可過濾濃煙中的有害氣體,有助於暢通呼吸。 | |
6. 手持光源:若周遭沒有充足光線,善用手持式照明工具照亮逃生路線。 | |
7. 緊閉房門:逃離前,務必緊閉房門,防止火勢和濃煙蔓延。 | |
8. 協助他人:在逃生過程中,若發現有行動不便者或年長者,儘量協助他們一同逃生。 | |
9. 報告火災:逃生後,盡快向警消人員報告火災位置和規模。 | |
10. 切勿折返:逃生後切勿折返建物內,因火勢及濃煙可能已經改變逃生路線。 |
其他注意事項
- 參與高樓逃生演習,熟悉逃生路線和應變措施。
- 安裝並定期檢查住宅和工作場所的煙霧警報器。
- 準備逃生揹包,放置急救用品、手電筒和飲水。
- 向家人和同事傳達這些高樓逃生要訣,在緊急情況下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