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辣椒龍與血紅龍的髮色之變化
摘要
辣椒與血紅龍的命名源自其特殊的髮色模式,而非體型特徵。傳統的辣椒紅龍具有快速且鮮豔的髮色,而血紅龍則以緩慢且厚實的髮色著稱。隨著時間推移,辣椒龍的髮色會逐漸褪色,而血紅龍的髮色則會持續加深。


辣椒紅龍
辣椒紅龍的髮色變化迅速,通常可以在一年半內達到深橘色的程度。其魚皮和底色較淺,髮色以鮮豔或清新的色調呈現,較不易深入鱗底。因此,辣椒龍有著「串串紅辣椒」的稱呼,形容其紅綠相間的鮮豔外表。然而,辣椒紅龍的髮色層次較單薄,且隨著年齡增長而褪色。
血紅龍
血紅龍的髮色變化較緩慢,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漸進式髮色,逐漸從黃色過渡到鮮紅色,過程可能長達數年。另一種類型是突然式髮色,在一段時間後突然達到驚豔的髮色程度。血紅龍的髮色以厚實、刷漆般的質感著稱,隨著時間推移反而會持續加深,呈現出一片式整體髮色。血紅的紅色主色面積比辣椒廣大,最終可達令人驚豔的程度。
髮色速度和濃度的誤解
過去由於辣椒紅龍髮色迅速且討喜,其身價一度高於血紅龍。為了區分販售品質較差的紅龍,血紅龍的稱謂逐漸用於描述髮色速度和濃度較高的品種。隨著辣椒紅龍廣泛使用,其髮色速度較慢的説法逐漸流傳。但實際上,辣椒紅龍的髮色速度與血紅龍相比仍偏快,其髮色模式與血紅龍不同,呈現較鮮豔的色調。
辣椒與血紅龍的混血
追求商業利益導致了辣椒與血紅龍的混血,再加上優良基因的引入,產生了兼具辣椒與血紅龍優勢的後代。然而,這也使得純正的辣椒與血紅龍越來越難以尋覓。
紅龍的分類
現今的紅龍分類主要基於髮色速度、濃度、整體髮色模式、頭部形狀和鯉/鯛身等標準。兼具辣椒與血紅龍優勢的個體為極品,但中階個體數量龐大。
選擇紅龍魚的要點
選擇優質的紅龍魚時,需要觀察其形態、鱗片和鰓蓋。理想的紅龍魚應具有流線型的體型、整齊平亮的鱗片、光亮貼合的鰓蓋。
辣椒紅龍:來自美洲的熱力使者
辣椒紅龍(Capsicum baccatum var. pendulum),也稱火龍、龍椒,是一種辣椒品種,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脈。因其鮮紅外觀和極高的辣度而聞名,在世界各地的辣味愛好者中廣受歡迎。
起源與分佈
辣椒紅龍最早由西班牙探險者在 16 世紀從南美洲帶到歐洲,隨後擴散至世界各地。現已廣泛種植於中美洲、南美洲、東南亞和非洲等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特徵與栽培
辣椒紅龍植株中等大小,可長至約 1.2-1.8 公尺。葉片呈卵形或披針形,花朵白色或紫色。果實細長,長約 7-15 公分,寬約 1-2 公分,呈鮮紅色。辣椒紅龍具備較高的耐熱性,適合在高温氣候下種植。
辛辣度
辣椒紅龍的辛辣度極高,在史高維爾指數中可達 100,000-350,000 SHU,比哈巴內羅辣椒(580,000 SHU)低,但比墨西哥辣椒(30,000-50,000 SHU)高。其辛辣感主要來自於辣椒果實中的辣椒素。
營養與用途
辣椒紅龍不僅辛辣,還富含維生素 C、維生素 A、鉀和鐵等營養素。它常被用於製作辣醬、莎莎醬、醃製品和咖哩等料理。此外,辣椒紅龍在傳統醫學中也有止痛、抗炎和抗氧化等藥用價值。
延伸閲讀…
紅龍血紅龍辣椒紅龍
辣椒紅龍
栽培要點
要點 | 描述 |
---|---|
土壤 | 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 |
陽光 | 全日照 |
温度 | 21-29°C |
水分 | 土壤保持濕潤,但避免過度澆水 |
肥料 | 每 2-3 週施用平衡肥料 |
注意事項
由於辣椒紅龍辛辣度極高,食用時應小心。處理辣椒時請戴上手套,避免接觸眼睛或皮膚。若不慎接觸,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