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墓】驚世奇觀!張作霖墓重現風華,揭秘東北巨擘的奢華陵寢

張作霖與張學良兩代梟雄安息之所

昔日叱吒東北的「東北王」張作霖,其安息之地位於遼寧省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長達64米的青磚甬道直通墳前,兩座圓拱型水泥墓穴分別為張母王太夫人和張作霖及其趙氏夫人的合葬墓。

張作霖陵墓:簡樸肅穆

張作霖墓 Play

1984年,錦州市人民政府將張作霖陵墓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下花崗巖標牌,刻有「張作霖墓園」字樣。墓園四周的青磚花牆簡樸雅緻,兩側的亭台樓閣更添肅穆氛圍。墓穴本身由水泥築成圓拱形,見證著這位一代梟雄波瀾壯闊的一生。

張作霖傳奇:亂世梟雄

回顧張作霖的一世風雲,其非凡征程令人驚嘆。少時家貧,僅讀過三個月書,卻憑藉過人的膽識和軍事才能,自清廷綠林一路晉升,終成東北霸主。1919年,他成為奉系軍閥首腦,統治東北三省,自號「東北王」。

張作霖墓

拒敵報國:生命代價

張作霖雖權慾燻心,卻始終堅持國家主權獨立,面對外敵侵略,他堅決抵抗。其強硬態度激怒敵軍,最終導致他於1928年遭遇日本刺殺。

顛沛靈柩:歸依東北

張作霖死後,靈柩安葬於遼寧石山鎮果林。最初由其子張學良於奉天興建「元帥林」墓園,但由於戰亂,遺體始終未能遷葬至此。

陵墓整修:歷史遺澤

多年戰火洗禮和歲月侵蝕,張作霖陵墓曾破敗不堪。後經當地百姓自發修整,錦州政府於20世紀80年代將其正式列為文物保護單位。這位曾叱吒風雲的「東北王」,在東北土地上安詳長眠。

張學良美國墓地:繁花似錦

相比張作霖的簡樸陵墓,其子張學良的美國墓地顯得莊嚴隆重。青翠草坪、繁茂花卉環繞着墓室,後人於墓前竪碑紀念這位「世紀梟雄」。

父子之別:人生軌跡

一代風雲父子,一簡一繁,一土一洋,其陵墓承載着不同的時代印記。張作霖以權謀之術開疆拓土,功過是非交錯。張學良則經歷時代動盪,見證中國百年風雲。

人物 墓地 特點
張作霖 石山鎮 簡樸肅穆, 圓拱型水泥墓穴
張學良 美國 莊嚴隆重, 青翠草坪, 繁茂花卉

張作霖墓

張作霖墓,又稱遼瀋王陵,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瀋陽市大東區北陵公園內,是中國近代著名軍閥張作霖的陵墓。

歷史背景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在乘火車返回奉天(今瀋陽)途中於皇姑屯站遭遇日本關東軍炸彈襲擊身亡。事後,張作霖的部下及奉天軍政各界人士決定為其修建陵墓。

墓地選擇和設計

陵墓的選址經歷了多番考慮,最終確定於瀋陽城北的五狐山中。墓地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呈半圓形,坐北朝南。陵墓根據傳統的中國皇家陵寢制度設計,採用仿古建築風格,氣勢宏偉壯麗。

墓園結構

張作霖墓的墓園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

區域 描述
神道 長約300米,寬約60米的筆直大道,兩側設有石獅、石人、石馬等石雕。
牌坊區 包括大碑樓、石牌樓、下馬碑等建築,用於祭祀和紀念張作霖。
陵寢區 主體建築,包括陵寢、寶殿、懷遠亭、望海樓等,是安葬張作霖遺體的地方。
附屬區 包括寢宮、報恩院、圖書館、公園等配套設施,為祭祀和接待遊客服務。

陵墓建設

張作霖墓的建設工程於1928年9月開工,歷時7年建成。陵墓工程規模龐大,耗資巨大,參與修建的人員達數萬人。墓園內建有大量石雕、銅鑄、金漆彩繪等精緻的藝術品,充分體現了當時的建築技藝和審美趣味。

安葬和祭祀

1937年9月18日,張作霖的遺體從北京運回瀋陽,安葬於陵寢之中。此後,陵墓成為祭祀張作霖的重要場所。每年清明節、張作霖誕辰和忌日等重要節日,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保護和利用

1988年,張作霖墓被列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瀋陽市政府對陵墓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和保護工程,恢復了其歷史原貌。目前,張作霖墓已成為瀋陽市著名的旅遊景點,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

延伸閲讀…

張作霖墓- 抖音百科

實探張作霖之墓一代梟雄可悲可嘆

意義和評價

張作霖墓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文物遺址,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是張作霖的陵寢,更是那個時代軍閥割據、政局動盪的縮影。通過參觀張作霖墓,可以深入瞭解中國近代史,領悟當時的社會變遷和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