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介紹
前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起源於日本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台北高等學校」,其歷史底藴深厚,且培育出無數優秀歷史師資與學者。
歷史沿革
二次世界大戰後,台北高校改制為「台灣省立台北高級中學」,後於 1946 年與「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合併,並於 1955 年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正式成立歷史系。
系所特色

- 歷史學專業知識:重視歷史專業知識的傳授,訓練學生資料蒐集、解讀、口述採訪和田野調查等能力。
- 跨學科知識整合:認識歷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之間的關聯,培養學生跨學科解讀史料的能力。
- 多元學羣課程:開設「中國史學羣」、「世界史學羣」、「台灣史學羣」和「應用史學羣」等四大學羣課程,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
教學方法
- 注重跨學科知識學習,拓展歷史視野。
- 訓練史料判別與解析能力,深入剖析歷史多元樣貌。
-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在現實中的應變能力。
- 善用影視文本,透過影視史學深入探討歷史文獻的多樣性。
- 導入數位技術,培養學生進入職場的新技能和競爭力。
研究領域
- 清代中國史:以清代中國為時空範圍,探討滿洲政權的形成與發展,以及清代中國的相關史料與歷史演變。
- 福爾摩沙知識傳播史:深入解析福爾摩沙知識如何傳佈至世界各地,以及塑造者與形塑內容為何。
- 歐洲人文主義運動:探討歐洲人文主義運動如何影響西歐思想、文學、藝術,以及歐洲歷史與文明的進程。
就業前景
畢業生不僅可繼續深造,亦可在文史工作、文創產業等領域發揮所長。運用歷史知識和方法,可在博物館、採訪新聞、出版編輯、文化資產保存等領域大展身手。
結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致力於培育優質的中學歷史教師和專業的史學研究人才。透過扎實的基礎知識、創新的教學方法和多元化的研究領域,讓學生深入探索歷史,成為具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歷史學者。
師大歷史:百年尋根,開啟時代篇章
在台灣高等教育的歷史長河中,「師大」二字劃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簡稱「師大」,其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清領時期創立的「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歷經百年風霜,師大承載著培養教育人才的重任,為台灣教育界貢獻無數傑出學者與教育家。
沿革與發展
| 沿革時期 | 關鍵事件 |
|---|---|
| 清領時期 (1895-1898) | 1895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成立,為師大前身。 |
| 日治時期 (1898-1945) | 1922年,改制為台北師範學校;1943年,升格為台北高等師範學校。 |
| 戰後時期 (1945-1958) | 1945年,改制為國立台灣師範學院;1958年,升格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 現代時期 (1958-至今) | 積極發展研究型大學,成為國內歷史學術重鎮。 |
院系與學系
師範大學設有多個學院,涵蓋文學、歷史、科學、教育等領域。其中,歷史學系是師大歷史的基石之一,提供紮實的歷史知識與研究基礎。
| 學院 | 學系 |
|---|---|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 人文社會科學院 | 歷史研究所 |
| 教育學院 | 歷史與公民教育學系 |
師資與研究
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擁有強大且多元的師資陣容。教授羣專長涵蓋各時期與領域的歷史研究,並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譽。
學系設有歷史研究所碩士班及博士班,培養歷史學的高階研究人才。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包括:
| 研究方向 | |
|---|---|
| 台灣史 | |
| 中國史 | |
| 世界史 |
校園與環境
師範大學位於台北市大安區,交通便捷,校園環境優美。歷史系館歷史悠久,見證了無數歷史研究與學術交流。
師範大學校內有豐富的學術資源,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檔案中心等。這些資源為歷史學系的研究與教學提供了寶貴的材料與支持。
結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的歷史傳承悠遠,百年來為台灣培養了無數優秀的歷史學者與教育家。師範大學歷史系不僅是台灣歷史學術研究的重鎮,更是開啟時代篇章的搖籃。未來,師大歷史將繼續薪火相傳,在歷史傳承與時代開拓中譜寫新的篇章。
延伸閲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