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楊氏家族遷徙分佈
引言


楊氏家族淵源悠長,其祖先來自今山西省境內,並隨著歷史變遷,繁衍至全國各地。
遷徙軌跡
- 清朝時期:
- 來自福建漳州楊巷摘首入台灣,開啟楊氏入台先河。
- 隨後康熙、雍正、乾隆年間不斷有楊氏移民台灣開墾定居。
- 宋代起:
- 楊氏已廣泛分佈於江南地區,以福建為播遷中心。
- 晉、唐時期:
- 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代”安史之亂”引發中原楊氏大舉南遷。
- 此時期楊氏在南方繁衍尤為顯著。
- 春秋戰國時期:
- 楊氏族人南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後因楚國勢力增強,遷至江西。
- 同時,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的楊氏,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 楊氏源頭:
- 楊氏發源於今山西省境內,滅晉後子孫向西發展,遷入陝西和汾水中游霍縣一帶。
- 後續繁衍至河南,成為楊姓發展主流。
堂號
- 關西堂:
- 東漢楊震博覽明經,被尊稱為”關西孔子”。
- 四知堂:
- 楊震擔任荊州刺史期間清廉正直。有人夜訪行賄,他拒絕並斥責:”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人知!”
分佈範圍
隋唐以前,楊氏主要繁衍於河南、山西、陝西一帶,並形成以甘肅天水和湖南、江西為中心的支線。
往後逐漸向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直至遍及全國。
表格:楊氏遷徙分佈
時期 | 遷徙路線 | 分佈區域 |
---|---|---|
清朝 | 福建漳州 → 台灣 | 台灣 |
宋代起 | 南遷至江南 | 江南 |
晉、唐 | 中原南遷 | 南方 |
春秋戰國 | 江漢地區 → 江西 | 湖北潛江、江西 |
楊氏源頭 | 山西 → 陝西 → 霍縣 → 河南 | 山西、陝西、汾水中游霍縣一帶、河南 |
楊逵:台灣新文學的先驅者
楊逵,本名楊貴,是一位生於1905年、逝於1985年的台灣新文學先驅者。他的作品以關懷社會底層人民、批判殖民統治和探討台灣認同為主。
生平大事與創作歷程
年份 | 事件 |
---|---|
1905 | 生於台南 |
1925 | 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 |
1927 | 發表小説《送報伕》 |
1928 | 參與霧社事件營救隊 |
1931 | 發表小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1934 | 因參加抗日運動入獄 |
1939 | 出獄後繼續從事寫作 |
1945 | 台灣光復後出任台灣文化協會理事 |
1985 | 病逝於台北 |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 | 發表時間 | 類型 |
---|---|---|
《送報伕》 | 1927 | 小説 |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1931 | 短篇小説集 |
《鵝媽媽要我説》 | 1943 | 散文集 |
《碾》 | 1950 | 長篇小説 |
《清秋》 | 1959 | 長篇小説 |
文學特色
- 寫實主義:以忠實描繪社會現實為特點。
- 左翼傾向:關懷社會底層人民的疾苦,批判殖民統治下的壓迫。
- 台灣認同:作品中流露出對台灣土地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 質樸凝練的語言: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
影響與評價
楊逵對台灣新文學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他的作品被譽為「台灣社會的縮影」。他的寫實主義手法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為後來的台灣作家樹立了典範。
由於楊逵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傑出貢獻,後人成立了「楊逵文學紀念館」,收藏 его манускриптов和相關資料,以紀念這位偉大的作家。
延伸閲讀…
楊姓名字大全
姓楊的男孩名字大全,楊姓男寶寶取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