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時間和空間的交織:天圓地方 | 天圓地方 |
---|---|
縱觀浩瀚,森羅萬象,皆源於虛無,與天地之氣息息相關。天圓地方,乃「天人合一」的注腳,亦是古人對宇宙認知的獨特解讀。 | |
古之賢者,循天地化育萬物之理,「圓者動盪」,似天之浩瀚無垠,而「方者收斂」,如地之穩固厚實。天圓地方,正是陰陽學説的體現,其思想核心,以樸素辯證之思,觀照萬物變遷,歷經時光淬鍊,不曾褪色。 | |
陰陽之説,講究平衡交會。天地之間,氣息流轉,每逢轉化,便有顯現。如夏之陽盛,天地之氣激盪,炎熱多雨,萬物生機勃發;冬之陰盛,天地之氣收斂,寒風蕭瑟,萬物沉寂。此乃天地能量與時間之緊密關聯,古人雲「天時」。 | |
天地之分,始於「太極」,陰陽相生,混沌初分。諸天星辰,組成浩瀚宇宙,名曰「天」;而賴以為生的沃土,稱作「地」。天體循環不息,如大圓周,故曰「天圓」。而大地承載萬物,靜若矩形,故曰「地方」。一動一靜,一陰一陽,承載萬物,造化生息。 | |
古者論方位,以「四面八方」概括之,正謂「地方」。「地方」即空間之表述,與「天圓」相呼應,構成時間與空間交織的整體,是宇宙的真實面目。 | |
曾子,先賢也,早聞「天圓地方」之説,然彼時懵懂,未曾深究。直至後世,方知此論幾何難容:若天若蓋,豈不遺漏四角之隅?故「天圓地方」之言,或存疑議。 |
天圓地方:古代中國宇宙觀
前言


「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宇宙觀,認為天為圓形,地為方形。這種觀念最早出現於《淮南子》一書中,後續則在《史記》、《漢書》等史書中得到記載。
天圓地方説
天圓地方説認為,天體是一個巨大的半球體,包覆著平坦的大地。天圓的形狀象徵著完美和永恆,而地方的形狀則強調了穩定性和秩序。
部位 | 形狀 | 象徵 |
---|---|---|
天 | 圓形 | 完美、永恆 |
地 | 方形 | 穩定、秩序 |
天圓地方説的源頭
天圓地方説的源頭眾説紛紜,主要有以下幾種説法:
説法 | 理由 |
---|---|
天象觀測 | 古人觀察到天體運動呈圓形,而地面則相對靜止。 |
生活經驗 | 古人生活在相對平坦的地面上,周圍環境缺乏明顯的曲率。 |
宗教信仰 | 古人相信天是有神居住的地方,而神居住的地方一定是完美的,因此天體必須是圓形的。 |
天圓地方説的影響
天圓地方説對古代中國的文化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建築:傳統中國建築,如宮殿和廟宇,都呈現出「天圓地方」的特色,例如圓形的屋頂和方形的基座。
- 藝術:中國傳統繪畫和雕塑中,經常描繪天圓地方的宇宙觀。例如,清代畫家黃慎的《松石圖》中,天空呈半圓形,而地面則呈方形。
- 科學:直到 16 世紀,歐洲人仍普遍接受天圓地方説。哥白尼等天文學家提出地圓説後,才逐漸推翻了天圓地方説。
天圓地方説的科學性
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天圓地方説顯然是不符合事實的。實際上,天體並不是半球體,而是一個球體;而地球也不是平的,而是一個橢球體。然而,天圓地方説在古代卻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它提供了當時人們理解宇宙的一種方式。
結論
「天圓地方」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獨特而深刻的宇宙觀,體現了當時人們對世界的思考和認識。儘管它並非科學意義上的正確觀念,但仍對中國的文化和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延伸閲讀…
【長知識】古人為什麼説“天圓地方”?大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天圓地方婚宴會館- 婚宴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