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大拜姿勢:安撫心靈的寧靜之旅
[有時,在我們繁忙的生活中,我們需要撥出時間來安撫我們的內心。我們可以從大拜姿勢開始放鬆。] 這姿勢有助於我們消除不必要的紛擾思緒。在課後,我喜歡立即進行此姿勢。這樣有助於我忘記工作室外的待辦事項、擔憂與批判,讓我能專注於自身,專註於我的練習。我也喜歡在睡前進行此姿勢,放下一天的雜務,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睡眠。


大拜姿勢會壓縮我們的橫膈膜,刺激呼吸,讓身體平靜到寧靜的狀態。透由讓重力擴展每節椎骨間的距離,它也能舒緩背部疼痛。專注於我們的呼吸,輕輕閉上眼睛並向內看,這個姿勢最終讓全身心都放鬆。大拜式也能改善膚色,活化我們的第四和第五脈輪。
開始時從膝蓋做起,坐在腳後跟上。當我們將手臂放在身前、呼氣時,將身體放低,讓額頭貼在地墊上。我們的雙臂靠近雙手,手掌靠近雙腳。深呼吸,時間自行掌控。這個姿勢可以讓我們完全放鬆。
步驟:
步驟 | 動作 |
---|---|
坐下 | 坐下並將雙膝併攏,坐下在腳後跟上 |
向前伸展 | 將手臂向前伸展,手掌併攏、指尖朝前 |
向下拜 | 呼氣,將身體向前彎,手臂伸直 |
下額貼地 | 繼續向前彎,直到額頭貼在地墊上 |
放鬆 | 放鬆身體,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
大拜:傳統習俗的演變與現代意義
緣起
「大拜」一詞起源於台灣民間信仰,專指逢年過節或特殊祭典時舉行的隆重祭祀儀式。相傳在大年初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重要的節日,民眾會前往廟宇或祖先牌位前「大拜」,以祈求神明祖先保佑平安、吉祥及豐收。
傳統習俗
傳統的大拜儀式流程繁瑣嚴謹,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 | 説明 |
---|---|
淨身 | 祭拜者先淨身潔淨,除去晦氣 |
備供 | 準備豐盛的供品,如牲禮、水果、金紙等 |
請神 | 點燃香燭,祈請神明或祖先降臨 |
獻供 | 將供品依序獻上,並行三跪九叩大禮 |
誦經 | 祭司或道士誦經祝禱,祈求庇佑 |
化金 | 焚燒金紙,將祭拜者的心願傳達給神明或祖先 |
送神 | 儀式結束,恭送神明或祖先 |
現代演變
隨著時代變遷,傳統的大拜習俗也逐漸演變。在都市化影響下,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難以維持頻繁的大拜儀式。因此,許多家庭改為定期或特殊節日才舉行大拜。
此外,現代的大拜形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了傳統的廟宇和祖先牌位,人們也可能在大自然、環保團體或公共場所舉行「大拜」,藉以表達對環境、社會或個人的祈福與敬意。
文化意義
大拜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多重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