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常見良性皮膚腫瘤簡介 | 淺談各類皮膚增生物的特徵與相關照護
前言:


肌膚的異常凸起或變色經常令人憂心忡忡,懷疑是否為惡性疾病。本文將深入探討多種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幫助讀者理解其特性和如何照護。
編號 | 腫瘤類型 | 特徵 | 潛在原因 | 常見部位 | 注意事項 |
---|---|---|---|---|---|
1 | 皮膚贅瘤 | 肉色或深膚色、大小約 0.2 至 0.5 公分的突起物,頸部較粗 | 肥胖、高血糖、高血脂、胰島素阻抗 | 脖子、腋下、腹股溝 | 可冷凍或雷射去除 |
2 | 櫻桃血管瘤 | 鮮紅色、圓形、直徑約 0.1 至 0.5 公分的突起物,通常出現在中年後 | 不明 | 軀幹、手臂 | 通常無需治療,但可雷射或電燒去除 |
3 | 皮膚纖維瘤 | 淡淡咖啡色或紅棕色、質地堅硬、大小約 0.3 至 1 公分的丘疹 | 纖維母細胞增生 | 下肢、外傷或昆蟲叮咬部位 | 若突然出現大量,可能與 HIV 感染或紅斑性狼瘡有關 |
4 | 皮脂腺增生 | 淡黃色、柔軟、有凹陷的丘疹,大小約 0.1 至 0.4 公分 | 皮脂腺增生 | 額頭、臉頰、鼻子 | 通常無需治療,可雷射或電冷凍去除 |
5 | 脂漏性角化症 | 咖啡色或深黑色的丘疹,質地較厚,俗稱「老人斑」 | 日曬、老化,偶爾與癌症相關 | 臉部、背部 | 若出現大量且成長速度快,需就醫評估 |
結語:
透過瞭解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的特性,民眾可自行評估皮膚異常,並適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肉色痣:認識、成因、種類和治療
肉色痣,又稱皮脂腺痣或色素痣,是皮膚上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肉色痣是由皮膚的色素細胞異常增生所引起,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顏色為肉色、棕色或黑色。
肉色痣的成因
肉色痣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一般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長肉色痣。
- 紫外線曝曬:過度曝曬在紫外線下會刺激色素細胞增生,導致肉色痣形成。
- 荷爾蒙變化:懷孕、青春期或更年期等會使荷爾蒙發生變化,從而影響色素細胞的活性。
- 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肉色痣的數量和大小往往會增加。
肉色痣的種類
根據肉色痣的外觀和組織結構,可將其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種類 | 特徵 | 組成 |
---|---|---|
交界痣 | 痣細胞位於表皮和真皮交界處 | 色素細胞 |
皮內痣 | 痣細胞位於真皮層 | 色素細胞 |
混合痣 | 交界痣和皮內痣的複合體 | 色素細胞、基底細胞、黑色素細胞 |
藍痣 | 顏色深藍或藍黑色 | 黑色素細胞、吞噬細胞 |
產色痣 | 會分泌色素 | 色素細胞、腺細胞 |
肉色痣的治療
大多數肉色痣為良性,不需要治療。但如果肉色痣出現以下情況,可能需要進行切除:
- 有惡變跡象:痣的形狀、大小、顏色或質地發生明顯改變。
- 影響美觀:位於面部或其他顯著部位,影響美觀。
- 摩擦或刺激:經常摩擦或刺激導致不適。
肉色痣的治療方法包括:
- 手術切除:將肉色痣切除。
- 雷射治療:使用雷射將肉色痣分解。
- 電燒治療:利用電燒將肉色痣燒灼。
- 冷凍治療:使用液態氮將肉色痣冷凍。
預防肉色痣
雖然無法完全預防肉色痣的形成,但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降低風險:
延伸閲讀…
肉痣、瘜肉| 是皮膚癌嗎?與疣又有冇直接關係?
是痣or皮膚癌?醫「1張圖秒對照」 長這2部位最危險
- 避免過度曝曬在紫外線下。
- 外出時使用防曬乳。
- 穿長袖衣物和戴寬邊帽。
- 定期檢查皮膚,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