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丁令威:傳奇仙鶴與道教信仰
「丁令威,道家尊崇的仙家先賢,傳説為漢代遼陽人氏。其人官居遼東刺史,清廉正直,奉公守法,深得百姓愛戴。餘暇之際,他尤好飼養白鶴,並深諳道法。」
「一次,當地遭遇特大洪災,民不聊生。丁令威多次上書朝庭請求賑災,卻遲遲未得到迴音。不忍見百姓受苦,他私自開倉放糧,解救災民,這在當時乃重罪,恐有性命之虞。」


「丁令威被押赴刑場,臨刑前請求見他飼養的白鶴。鶴到場後,哀鳴不已,目不轉睛地凝視主人。不料,另一隻失蹤多年的白鶴恰時而歸,與之相見,其景感人肺腑。」
「監斬官揮刀欲斬之際,兩隻白鶴展翅相交,形成一道雲板,穩穩托起丁令威。狂風四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待劊子手回過神來,丁令威已乘鶴而去,不知所蹤。」
「後人感念丁令威之德,在遼陽建華表仙樁、仙鶴亭等紀念性建築。蘇州、當塗、鞍山等地亦有祠宇,供奉丁令威和白鶴。」
古代文人詠丁令威仙鶴:
朝代 | 詩人 | 詩句 |
---|---|---|
唐 | 李白 | 「丁令辭世人,拂衣向仙路。九丹煉成,伴仙遊去。」 |
唐 | 杜甫 | 「白鶴歸華表,青龍現水中。歸羨遼東鶴,吟似楚執圭。」 |
唐 | 杜牧 | 「千年鶴歸有恨,一年人住無情。」 |
南北朝 | 庾信 | 「道士達,仙人威。此地煮丹,不肯歸。」 |
唐 | 玉笙 | 「王子駕,令威身。」 |
唐 | 王勃 | 「千齡化鶴,六代元龜。遼城鶴鳴,仙歌使聞。」 |
唐 | 王維 | 「不稱碧雞使,唯令白鶴報鄉人。」 |
唐 | 秦系 | 「遼鶴虛空語,冥鴻未易親。」 |
宋 | 羅隱 | 「遼水華亭舊,病中羽最憐。」 |
表格:丁令威傳説相關地標
地標 | 地點 | 説明 |
---|---|---|
華表仙樁 | 遼陽 | 紀念丁令威化鶴昇仙 |
靈虛山 | 當塗 | 相傳丁令威曾在山中修道 |
仙人台 | 鞍山 | 傳説中丁令威歸來後降落之地 |
月台 | 諸暨西巖 | 相傳丁令威與白鶴在此相見 |
靈虛山 | 姑孰 | 李白曾在此題詩詠丁令威 |
丁令威:後三國時期的重要將領
前言
丁令威,字伯升,後三國時期重要將領,蜀漢昭烈帝劉備之部下。其武藝高強,智謀過人,在蜀漢政權建立和鞏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年經歷
丁令威早年事蹟不詳,後拜於名將趙雲門下。受趙雲悉心教導,武藝精進,深得其真傳。
入蜀效力
建安十一年(206年),丁令威隨趙雲入蜀,投效劉備。在諸葛亮伐魏之戰中,丁令威屢立戰功。
千里走單騎
222年,關羽失守荊州,劉備諭令丁令威護送甘夫人和劉禪退守白帝城。丁令威千里走單騎,保護劉禪安全抵達,受到劉備高度讚賞。
徵討孟獲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征孟獲。丁令威作為副將,隨諸葛亮徵戰南中七擒孟獲,平定南中叛亂。
諸葛亮之死
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丁令威悲痛萬分,率軍守護諸葛亮靈柩返回成都。
後主時期
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由後主劉禪繼承。丁令威依然效忠蜀漢,鎮守益州邊境,抵禦外敵入侵。
晚年事蹟
丁令威在蜀漢政權任職至晚年。其具體卒年不明,但根據史料記載,其在蜀漢後主劉禪建興年間去世。
軍事能力
丁令威武藝高強,擅長使槍,其槍法精湛,勇猛異常。史書載其「勇冠三軍,威震敵膽」。
智略過人
除了軍事才能外,丁令威還具有過人的智略。在對戰和軍略部署方面,其都能展現驚人的謀略。
主要戰績
- 隨諸葛亮伐魏,屢立戰功。
- 護送少主劉禪千里走單騎。
- 參與平定南中叛亂,七擒孟獲。
- 在蜀漢後主時期鎮守邊境,抵禦外敵入侵。
著名事蹟
- 千里走單騎:丁令威在關羽敗走荊州後,護送甘夫人和劉禪千里走單騎,保護劉禪安全抵達白帝城。
- 七擒七縱:諸葛亮南征孟獲期間,丁令威作為副將,參與七擒孟獲的軍事行動。
評價
丁令威是後三國時期傑出的將領。其武藝高強、智略過人,在蜀漢政權建立和鞏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世將其與趙雲、關羽、張飛等蜀漢名將相提並論,譽為蜀漢五虎上將之一。
延伸閲讀…
丁令威
丁令威-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大事年表
年份 | 事件 |
---|---|
206年 | 隨趙雲入蜀投效劉備 |
222年 | 護送甘夫人和劉禪千里走單騎 |
225年 | 參與南征孟獲,七擒孟獲 |
234年 | 護送諸葛亮靈柩返回成都 |
參考書目
- 《三國志》
- 《華陽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