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秋江漁歌》
在連綿不絕的蘆葦岸邊和如絮紛飛的蘋花渡口,碧柳輕拂著堤壩,紅蓼渲染著灘頭。雖無肝膽相照的摯友,卻有情投意合的知己。秋江之上,白鷺與鷗鳥自由翱翔,點綴著這幅絕美的秋景。
不識字的漁翁悠然自得地垂釣於煙波浩渺的水面,傲視著那些居高臨下的達官貴人。

表格:文言文註釋
| 文言詞彙 | 白話意義 |
|---|---|
| 黃蘆 | 金黃的蘆葦 |
| 白蘋 | 白色浮萍 |
| 綠楊 | 碧綠的楊柳 |
| 紅蓼 | 紅豔的野草 |
| 刎頸交 | 生死之交 |
| 忘機友 | 毫無機巧算計之心的朋友 |
| 點秋江 | 點綴秋天的江面 |
| 白鷺沙鷗 | 白色鷺鳥與鷗鳥 |
| 傲殺 | 鄙視,蔑視 |
| 萬户侯 | 達官貴人 |
| 煙波釣叟 | 不識字的江上釣魚翁 |
綠楊堤紅蓼灘頭:緣起與演變
綠楊堤,紅蓼灘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出自唐代詩人王維之手,描繪了江南美好的春色與詩人的思歸之情。而「綠楊堤」、「紅蓼灘頭」也因此成為江南景色的代名詞。
起源與傳説
相傳在隋唐時期,長安一位名為李靖的將軍南下平定江南。途中經過江蘇揚州,見此處風景秀麗,便在江岸上種植了許多楊樹,並取名為「綠楊堤」。後來,在綠楊堤旁又形成了大片紅蓼灘,與楊樹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絕美的畫卷。
地理位置與自然景觀
綠楊堤和紅蓼灘頭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蜆埠河與古運河交匯處。綠楊堤全長約1公里,堤上楊柳成蔭,隨風搖曳。紅蓼灘頭則面積廣闊,每當秋季時節,紅蓼花盛開,一片火紅,與綠楊堤形成鮮明的對比。
歷史變遷與人文勝景
綠楊堤紅蓼灘頭不僅是自然景觀,也是人文勝地。自唐代以來,這裡一直是文人墨客題詠之地。詩仙李白曾在此寫下「江水三千里,家在白帝城」;蘇軾也曾登臨綠楊堤,吟誦「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此外,綠楊堤紅蓼灘頭還有許多歷史遺址和文化古跡,例如:
| 地點 | 年代 | 描述 |
|---|---|---|
| 雙塔鎮靜閣 | 唐代 | 揚州地標性建築,曾是鎮守揚州的兩座古塔 |
| 觀音寺 | 唐代 | 江南四大古寺之一,現僅存遺址 |
| 萬福寺 | 唐代 | 名勝古剎,曾是唐代揚州佛教中心 |
現代保護與觀光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綠楊堤紅蓼灘頭也面臨著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的挑戰。政府和社會各界積極採取措施,對其進行保護和修復。同時,也開發了遊船、觀光步道等旅遊設施,方便遊客欣賞這裡的自然和人文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