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東門】親臨上東門的迷人風情!開啟一次難忘的駕車之旅

草木蕭疏寄望生

奢望長生徒虛妄

上東門 Play

世人終歸塵歸土,生如寄客命難留。金石尚衰朽,何況弱者命不長?

聖賢難逃輪迴劫,寄食黃泉永沉眠。陽陰流轉歲月逝,人生如露短暫現。

上東門

白楊松柏夾陰路,陳屍幽暗長夜度。浩浩時光似流水,萬歲更迭無邊際。

北郭墓地望無垠,上東門外遙望嘆。白楊蕭蕭隨風舞,松柏蒼翠映墓寒。

驅車出城憂思縈,重讀此詩感嘆深。東漢末年政混亂,賢士志士命途艱。

表格整理

歷史沿革:

上東門原名「油檸頭門」,因其建址附近有油檸樹而得名。萬曆年間,明朝官員賀瑜奉命在九龍半島築城禦敵,並將油檸頭門擴建成上東門,成為九龍寨城的九道城門之一。清朝時期,上東門一度更名為「東安門」,後又恢復原名。

結構與規模:

上東門為一户式方形城門,以花崗石建造。城門高約10米,寬約7米,城牆厚約1.2米。城門上建有城樓,牆角設有垛口。外牆設有雉堞,作為防禦箭矢的設施。

歷代維修:

上東門自建成後,歷代均有維修加固。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清政府曾撥款重建上東門。1915年,香港政府進行了局部重修。1994年,古物諮詢委員會將上東門評定為法定古蹟,並於2005年進行了全面性修復工程。

現狀與保存:

經過多次修葺,上東門至今仍保存得較為完好。城門現為一處歷史景點,開放予公眾參觀。城內設有展覽館,展示上東門的歷史和考古發現。此外,上東門周邊地區已發展成為一個住宅區和工業區。

文化意義:

上東門作為九龍寨城的重要防禦據點和歷史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它見證了香港開埠前的歷史,反映了明清時期中國建築的技術和特色。上東門已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名錄,受到保護和重視,成為香港人認識歷史和文化的一個寶貴資源。

延伸閲讀…

驅車上東門_原文、翻譯及賞析

上東門_百度百科

表格:上東門基本資訊

項目 資料
名稱 上東門
年代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
類型 城門
位置 香港觀塘區彩雲邨與牛頭角之間
特色 花崗石結構,雉堞、垛口、防禦設施
現狀 法定古蹟,開放予公眾參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