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位】為什麼正方位《周易》四方乾西坤南,卻與《四庫全書》所載不同?

古老方位系統的探究

在古蜀文化中,存在着一種特別的方位體系,包含了城池、住址、墓葬乃至祭祀場所。它屬於斜向方位系統,與中原的正向方位系統截然不同。

筆者發現,金沙遺址的祭台朝向“西北-東南”,進一步觀察附近的同時代大型建築基址、眾多普通住址以及鄰近的千餘座墓葬,竟然也都是“西北-東南”向。進一步考證三星堆和其他古蜀考古遺址,發現建築、祭祀、墓葬場合中似乎都傾向於採用“東北-西南”或“西北-東南”的方位。

然而,有趣的是,不採用“四正”方位,而使用“四隅”斜向方位的並不僅僅侷限於古蜀文明。可能代表古堯舜帝都的陶寺遺址以及代表夏朝文明的二里頭遺址也發現了類似現象。所謂的“四隅”“四正”是將空間方向劃分為八個方位的概念。東、南、西、北四方位為“四正”,而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則被稱為“四隅”或“四維”。

這一發現不禁讓人聯想起《周易》後天八卦圖的排列,其中最重要的乾坤兩卦卻處於“四隅”的位置,而非東西或南北。而且乾卦在西北,似乎與金沙遺址的“西北-東南”朝向偏愛遙相呼應。

正方位 Play

三國時期著名的神算管輅曾説:“卦不解,古之聖人,何以處乾位於西北,坤位於西南。夫乾坤者天地之象,然天地至大,為神明君父,覆載萬物,生生長無首,何以安處二位與六卦同列?”

從管輅的疑問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他所談論的是後天八卦方位下的坤卦和乾卦,而非先天八卦。如果當時存在先天八卦圖,他就不必抱有疑惑。但先天八卦圖在宋朝以後才出現,博學易經的管輅自然無緣得見,因此才提出此問。

先天八卦圖可能可以解答管輅當時的疑問,但它畢竟是宋朝後的衍生品,只能視為宋朝易學發展的旁支末節。若將其誤認為是原始《周易》或上古方位取向,那麼就大錯特錯了。伏羲畫八卦的説法僅僅是一個傳頌千年的神話傳説,不足為信,用來解釋上古某些問題更是緣木求魚。

正方位

詳見以下文章:
* 《細探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圖):傳承千年的一場大烏龍?》
* 《八卦圖該怎麼畫?》

“後天八卦方位圖”結合了五行終始説和八卦象徵,所以它的形成年代可能在五行終始説產生於戰國中期。雖然年代比先天八卦圖早很多,但仍較《周易》為晚,並且目前無法確定它是否屬於文王所繪,它作為《周易》時代的產物的可能性也很大。

清華簡《筮法》中的八卦方位圖與《説卦傳》記載的方位(即後天八卦方位圖)十分相似,唯一的區別是坎離二卦的位置相反。仔細研究後發現,這是因為清華簡中坎離所配的五行與後世恰恰相反。現代的八卦五行以坎為水,離為火,而清華簡中則相反。其他八卦的五行也與現代的卦象不同。

深入探究其五行安排原則,清華簡使用的可能是五行終始説的早期原理“土旺季夏”,坤卦為土而處於西南,與季節大約對應仲夏。位於東北方的艮則與北方的離卦五行都屬於水。而《説卦傳》改用“土旺四季”原則,西南的坤卦與東北的艮卦都為土,連成一條對角線,象徵“土旺四季”和中央土。對比這兩個八卦圖,正好反應了五行終始説的前後發展。清華簡《筮法》時代正好處於五行終始説產生的戰國中期。

回顧本文的問題,為什麼在古老的八卦圖裏,要把乾卦放在西北?而坤卦則在西南?最重要的兩卦皆在“四隅”邊角方位,而不在“四正”方位,而這也正是管輅當初提出的疑問。在五行終始説之外,這一方位安排是否有可能源自遠古更為古老的習俗?

《四正四維|中國早期兩大方位系統》這篇文章的考古發現,或許提供了解釋後天八卦方位圖起源的另一種可能線索,尤其是為什麼乾卦在西北。

然而,這一解釋仍有眾多理論斷層需要填補。例如,這個考古發現屬於古蜀文明,與周文化有何關聯?在傳統中華文化裏,四正的應用顯然更為主流,例如宮室主要採用坐北朝南的朝向,符合《説卦傳》所説的“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而在漢易中,“四正”的概念甚至被擴展到六十四卦之中,如六日七分圖中由震、兑、離、坎分掌四季,震卦在春分後開始用事,離在夏至後,兑在秋分後,坎在冬至後。

在《易林》的值日中,則由四正掌管二分二至之日,震春分值日,離夏至值日,兑秋分值日,坎冬至值日。可見四正卦的值日有別於其他六十卦的特殊安排,但值得注意的是,後天八卦圖中的四正卦是指震兑離坎,而非六十四卦的四正卦。

儒家易學傳統的十翼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四正四隅的討論,然而,《易緯乾坤鑿度》中卻有詳細記載,有趣的是,《乾坤鑿度》章目的排列,先有《立乾坤巽艮四門》,後有《立坎離震兑四正》。四門,也就是四隅,具體為天門(乾)、人門(坤)、風門(巽)、鬼門(艮)。

這種稱呼和應用可見於式盤中。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六壬式盤是漢代盛行的樣式,後來加上的四門可能是源於《乾坤鑿度》中的設定。式盤下方上圓下方的造型分別象徵天圓地方,固定在地上的下半部分是地盤,上面圓形的天盤則可以轉動。占筮時根據時間轉動天盤,地盤以西北為乾天門,西南為坤人門,東南為巽地户,東北為艮鬼門。

立定四隅後,《乾坤鑿度》接着立四正:坎為月,兑為日,震和離皆為雷火之象。四正的設定似乎有着五行意義,四正正好對應中央土外的其他四行。東方震為木,西方兑為金,南方離為火,北方坎為水。

正方位:風水中的關鍵指南

定義

正方位,又稱「正宅方位」,是風水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房屋的朝向與座向。朝向是指住宅大門面對的方向,而座向則指住宅背對的方向。正方位決定了住宅與外在環境的關係,影響著屋主的運勢。

八卦方位與五行

正方位通常以八卦來表示,每一卦代表一個特定的方位:

八卦 方位 五行
西北
西
東南
東北
西南

每一種五行屬性都對應著不同的能量特質,例如金屬性代表堅定,木屬性代表生機,而火屬性代表熱情。

正方位的選擇

選擇正方位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 屋主命理:個人的出生日期和生肖會影響適合的正方位。
  • 巒頭形勢:住宅周圍的地形、河流等外部環境也需要考慮。
  • 陰陽平衡:正方位應與住宅的整體設計和規劃相配合,以達到陰陽平衡。

常見的正方位

風水中有幾種常見的正方位,包括:

  • 坐北朝南:此方位有利於官運和事業。
  • 坐南朝北:此方位陽光充足,有助於身體健康。
  • 坐西朝東:此方位適合年輕人居住,利於學業和財運。
  • 坐東朝西:此方位適合老年人居住,利於養生和安逸。

正方位的佈局

正方位的佈局也對運勢有影響:

  • 客廳:宜擺放在正東方或東南方,有利於財運和人際關係。
  • 卧室:宜擺放在正北方或東北方,有利於睡眠和健康。
  • 廚房:宜擺放在正南方或東南方,有利於飲食健康。
  • 廁所:宜擺放在正西方或西北,但應避免對著大門。

正方位的禁忌

延伸閲讀…

二十四方位

全年家居風水

  • 大門沖煞:正方位不宜與外部環境形成衝突,例如正對馬路、電線桿等。
  • 風口煞:正方位不宜有強風直吹,會影響屋內氣場。
  • 路沖煞:正方位不宜有道路直接衝撞住宅,會帶來煞氣。

結論

正方位是風水學中一個重要的指南,影響著住宅與外在環境的關係,以及屋主的運勢。選擇和佈局正方位時,需要綜合考慮屋主命理、巒頭形勢、陰陽平衡等因素,以創造一個和諧、宜居的風水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