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稱臣】揭秘古代「北面稱臣」的玄機:南北朝恩怨情仇

[北面稱臣]

「北面稱臣」一詞源自古代君臣禮儀,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拜見時面朝北方,故而臣服於人稱「北面稱臣」。

北面稱臣 Play

字詞 注音 解釋 Emoji
北面稱臣 ㄅㄟˇ\u3000ㄇ|ㄢˋ\u3000ㄔㄥ\u3000ㄔㄣˊ 臣服於人 🀃🍜⚖🧎

反義詞:

  • 南面稱王(自稱君主)

語法:

北面稱臣

  • 作謂語、賓語
  • 例句:「某國雖敗,仍不願北面稱臣。」

成語故事:

相傳上古時期,楚國攻滅越國,越王勾踐卧薪嚐膽,十年後重返越國,發兵伐楚,迫使楚王熊旅「北面稱臣」。

北面稱臣:朝貢體系中的從屬關係

北面稱臣,又稱「北獻」,是古代東亞國家對中國的朝貢行為中,表達臣屬關係的一個重要形式。在朝貢體系中,各國通過向中國皇帝進獻方物和表文,承認中國的宗主地位。而中國皇帝則會賜予封號、賞賜禮物,確認各國的臣屬地位。

北面稱臣的起源

北面稱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朝貢制度。早在商周時期,便有周邊國家向中原王朝進貢方物的記載。到了漢朝,朝貢制度得到進一步發展,確立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宗主權。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遊牧民族政權也開始向中原王朝朝貢。

北面稱臣的禮儀

北面稱臣的具體禮儀因時代而異。以明朝為例,朝貢國使者入京後,需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包括:

  • 藩邸朝見:使者首先拜謁藩邸,向藩王進獻見面禮。
  • 三跪九叩:使者在紫禁城太和殿外,對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禮。
  • 獻表朝貢:使者向皇帝獻上國書和貢品,表達臣服之意。
  • 賜宴賞賜:皇帝會賜宴款待使者,並賞賜禮物。
  • 冊封答謝:皇帝會冊封使者為王、侯等爵位,表示對朝貢的認可。

北面稱臣的意義

北面稱臣對於朝貢體系中的各國而言,具有以下意義:

  • 承認宗主權:各國通過北面稱臣,承認中國皇帝的宗主地位,表示自己的臣屬關係。
  • 獲取保護:朝貢國可以通過向中國稱臣,獲得中國的保護,免受外敵侵擾。
  • 促進貿易往來:朝貢使團往往會攜帶貨物入京,促進與中國的貿易往來。
  • 文化交流:朝貢使團在中國逗留期間,可以學習中國的文化和技術,促進文化交流。

北面稱臣的類型

北面稱臣根據朝貢國與中國的關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類型 特徵
藩屬:與中國關係密切,長期保持朝貢關係。
外藩:距離中國較遠,朝貢關係不穩定。
羈縻:與中國關係鬆散,朝貢關係名義化。
朝貢:偶爾向中國朝貢,關係不固定。

北面稱臣的影響

  • 維護中國宗主權:北面稱臣制度鞏固了中國對周邊國家的宗主權,維護了東亞的秩序。
  • 促進文化交流:朝貢活動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文化交流,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 導致戰爭:有些國家不甘心臣服,導致與中國發生戰爭,如高句麗、突厥等。
  • 影響政治制度:北面稱臣制度對東亞各國的政治制度產生了影響,如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建立了類似的朝貢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