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甲表】輕鬆掌握《納甲表》,解鎖八卦五行奧秘

納甲:將數術融入易經的顛覆

引言
納甲,將干支融入卦爻,是易經發展中一次重大的轉變,不僅開啟了易經與佔驗之術的聯姻,更令《易經》脱胎換骨,走向與原始卦爻辭不同的道路。

八宮卦的重構
京房的八宮卦將六十四卦重新分門別類,每一宮的純卦由初爻變至歸魂卦,共八爻。占卜時,世應取自八宮卦,體現佔者與客體的關係。

納甲表 Play

納甲的原理
納甲將天干地支納入卦爻中。乾、坤分別納甲壬、乙癸,其他六卦則納入相應的五行。地支順傳納入陽卦,逆傳納入陰卦。

世應的推演
世應的求法依據上下卦位置,初爻為世,對應爻為應。以此類推,直至歸魂卦。

納甲表

干支與佔驗
納甲後的易經,卦象不僅能配合時辰、五行等生剋關係,還可以佐以干支刑害衝合等原理進行佔斷,大幅擴充了易經的應用範圍。

影響與侷限
京房的納甲影響深遠,但其脱離了《易經》原文,改以數術解釋吉凶,與易學格格不入。此外,十天干在納甲中作用有限,引發後期數術家的批評與改良。

六十甲子納音法
為了修正天干未用的問題,後世出現了六十甲子納音法,將六十四卦納甲後,幹支配備齊全,邏輯上更為合理。

京房納甲法的優勢
相對於六十甲子納音法,京房納甲法條理分明,死記資料量少,更適於術士推演佔斷。

安六親與六神
納甲後,可以配合日辰安置六親,六親之間存在相生相剋關係。一些發展中還會安置六神,完善佔的體系。

納甲表:揭開五行生剋與干支的玄機(1000字)

納甲表是古代中國用於記時和預測的一種重要工具,它將天干地支與五行生剋理論相結合,形成一個複雜而實用的數理體系。納甲表不僅在傳統曆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廣泛運用於中醫、風水、擇日等領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納甲表的由來

納甲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是由黃帝軒轅氏所創。傳説中,軒轅氏曾召集眾臣,討論曆法和預測之術。在臣子的建議下,他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並根據五行生剋理論制定了納甲表

納甲表的結構

納甲表是一個按時序排列的表格,包含了天干地支的順序、五行屬性、納音(即音序字)和卦象(即大衍筮法中的八經卦)。

天干 地支 五行 納音 卦象
海中金 少陰君
海中土 少陰君
爐中火 少陽君
爐中火 少陽君
大林木 少陽君
大林火 少陽君
路傍土 少陽君
路傍土 少陽君
的守土 少陰君
的守土 少陰君

納甲表的原理

納甲表的原理基於以下原則:

  • 五行生剋理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其中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 天干地支的對應關係:天干與地支相互對應,依次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以此類推。

根據這些原則,納甲表可以預測時間事物之間的生剋關係、吉凶禍福等。舉例來説,如果某個事件發生在甲子年,納甲表顯示甲子為水,代表生機旺盛;而如果該事件發生在庚午年,納甲表顯示庚午為火,代表剋制水,意味著不利於水行相關的事物。

納甲表的應用

納甲表在傳統文化中有着廣泛的應用,主要包括:

  • 曆法:用於制定曆法,確定節氣、月相和年運吉凶。
  • 中醫:用於診斷疾病和制定治療方案,根據患者的生辰八字判斷臟腑強弱、氣血運行。
  • 風水:用於房屋建造、佈局和擇日,根據納甲表判斷方位吉凶、建築物與環境的相合相剋。
  • 祈福禳災:用於擇日祈福、化解煞氣,根據納甲表選擇適合的時辰和方位進行祈求或做法事。

納甲表與其他術數

納甲表與其他術數體系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