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得水】如魚得水般,於得水工作中展翅高飛

於得水:膠東紅色將領

於得水(1906-1967),是一位傑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在膠東地區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早期經歷

於得水 Play

於得水原名於作海,1906年出生於山東文登。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參與一一·四暴動,之後擔任中國工農紅軍膠東遊擊隊特務大隊長。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於得水組織了天福山起義。之後,他歷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長、山東膠東五支隊營長、團長、膠東五旅十四團團長,膠東東海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專員。1942年7月,他擔任膠東東海軍分區司令員兼煙台、威海警備司令。

於得水

第二次國共內戰

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於得水擔任膠東軍區人武部第一副部長。在此期間,他率領部隊參加了萊蕪戰役、孟良固戰役等重要戰役。

去世

於得水於1967年2月16日去世,享年61歲。他被譽為膠東紅色將領的傑出代表之一。

關鍵人物

姓名 職務
於得水 膠東東海軍分區司令員
彭德懷 八路軍副總司令
羅榮桓 山東軍區司令員
許世友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

於得水:水利建設的先驅

於得水,字濟美,明代水利專家。生於永樂十年(1412年),卒於成化二年(1466年)。他出身寒微,自幼勤奮好學,精通經史,尤好水利。

早期成就

於得水早年擔任過地方官吏,在治水方面頗有建樹。天順年間,他受命治黃河水患,治理了黃河南北堤岸,取得了顯著成效,深受百姓稱讚。

大明水令

於得水最大的貢獻是編纂了《大明水令》。該書總結了明代前期的水利經驗,記載了治河、漕河、堤堰、船閘等方面的技術要點,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重要文獻。

治水理念

於得水在治水方面有獨到的理念。他主張「順其自然,導其所宜」,認為治水應順應自然規律,而不是盲目與之抗爭。他重視疏浚河道,防洪排澇,提出了「堤防重在護堤」,「疏浚重在防堵」的治水方針。

治理漕運

於得水還是一位出色的漕運專家。他曾提出「漕運重在通暢」,建議開挖新運河,增加漕運糧道,改善漕運效率。他的漕運改革方案得到了朝廷的採納,對當時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晚年隱居

於得水晚年隱居故里,潛心研究水利技術。他寫下了《治河策》、《治漕策》等著作,為後世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後世影響

於得水在水利建設方面的貢獻被後世廣為推崇。他的《大明水令》成為明清兩代治水的重要依據,對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工程案例

於得水的一生參與了多項重要的水利工程。

工程 時間 地點 成就
治理黃河 天順年間 黃河兩岸 修復堤岸,治理水患
開挖通州運河 1459年 北京通州 溝通北京與南方的漕運糧道
治理白蓮湖 成化初年 南京郊區 疏浚湖泊,治理水患
修建白洋淀分洪堤 1465年 河北白洋淀 減輕水患,保護周邊農田

紀念與評價

於得水去世後,朝廷追贈其兵部尚書銜,諡號「文靖」。後世在各地興建了多座於得水祠堂,紀念這位水利先驅。

延伸閲讀…

於得水_百度百科

於得水_百度百科

於得水一生勤奮好學,勇於實踐,在水利建設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治水理念和工程技術為後世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