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育養之意,孕育之功]
[古今毓字,同育而異]


毓字古今通用,與「育」意同。《周禮·大司徒》,《周禮·太宰》,《漢書·五行志》。
[毓育萬物,生生不息]
毓孕萬物,生生不息。《國語·晉語四》,《左思·蜀都賦》,班固《東都賦》。
[毓秀之地,靈氣所聚]
毓秀之地,靈氣所聚。毓秀一詞,意指鍾靈毓秀,表示山川秀麗,人文薈萃。
[毓德之士,德行高尚]
毓德之士,德行高尚。毓德指滋養德行,比喻培養高尚的品德。
[毓才之教,育才培德]
毓才之教,育才培德。毓才指培養人才,毓德指培育德行,合稱育才培德,強調培養兼具才華與品德的人才。
[毓民之政,安民治國]
毓民之政,安民治國。毓民指滋養百姓,比喻愛護百姓,撫民安國。
**| 詞彙 | 註釋 |
|—|—|
| 毓 | 孕育、滋養 |
| 廣韻 | 古代韻書 |
| 廣雅 | 古代字書 |
| 説文 | 古代字書 |
| 周禮 | 古代禮儀典籍 |
| 漢書 | 古代史書 |
| 五行志 | 記錄人事應災異祥變的史書 |
| 東都賦 | 班固所作的賦 |
| 國語 | 古代史書 |
| 晉語四 | 國語中的晉語篇 |
| 左思 | 東晉文學家 |
| 蜀都賦 | 左思所作的賦 |
| 毓秀 | 鍾靈毓秀 |
| 毓德 | 滋養德行 |
| 毓才 | 培養人才 |
| 毓德 | 培育德行 |
| 育才培德 | 培養兼具才華與品德的人才 |
| 毓民 | 滋養百姓 |
| 安民治國 | 愛護百姓,撫民安國 |
「毓」的字義與運用
「毓」字在漢語中具有多重意義,代表著養育、培育、撫養之意,廣泛運用在中文語境中。
字源出處
「毓」字的起源可以追溯至甲骨文中,「毓」的甲骨文象形,由「子」字疊加而成,表示母子關係。在金文中,則演變成「毓」,突出強調養育與撫養的概念。
字義解釋
「毓」的字義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別名 | 解釋 |
---|---|
養育 | 照顧和養護子女 |
培育 | 提供環境和資源,幫助事物成長 |
撫育 | 呵護和照顧年幼或年長者 |
供養 | 提供物質或經濟上的支援 |
保護 | 庇護或防衞某人或某物 |
詞彙運用
「毓」字在詞彙運用中經常搭配其他字詞形成詞組,例如:
詞組 | 意義 |
---|---|
毓德 | 培育品德 |
毓慧 | 培養智慧 |
毓育 | 培育照顧 |
毓秀 | 培養傑出人才 |
毓養 | 撫育養護 |
此外,在現代漢語中,使用「毓」字的成語和諺語也不少見:
延伸閲讀…
漢典“毓”字的基本解釋
️️毓的解釋毓的意思康熙字典“毓”的釋義
成語/諺語 | 意義 |
---|---|
毓育英才 | 培育傑出的人才 |
毓秀鐘靈 | 人傑地靈 |
毓德齊家 | 培養品德,治好家業 |
毓澤萬世 | 恩惠庇護後代 |
結論
「毓」字在漢語中承載著深厚的養育與培育之意,不僅豐富了漢語的詞彙表達,也反映了中華文化中重視教育與傳承的美德。透過「毓」字的使用,我們能感受到漢民族對於培育後代和傳承文化所寄託的殷切希望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