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扦插繁殖秘訣:提升成活率的關鍵步驟
引言
桂花,以其醉人的香氣著稱,深受花友喜愛。而扦插繁殖則是獲取桂花幼苗的常見方法。掌握正確的扦插技巧,能大幅提高生根率,保障幼苗健康成長。
扦插時間
最適合扦插的季節為初夏,温度約在18~28℃,有利於生根發芽。若錯過初夏,也可於9月(温度降至20℃以下)進行秋季扦插。


插穗選擇
選擇半成熟的枝條作為插穗,確保其木質化且活性高。插穗長度約10公分,保留3~4個芽點。
扦插基質
扦插基質選擇疏鬆透氣的介質,如沙牀、珍珠岩或蛭石。扦插前,以高錳酸鉀溶液灌澆基質殺菌。
扦插方法
插穗下端斜切,並浸泡生根粉促進發根。將插穗插入基質中,深度約為長度的二分之一。扦插後澆透水,確保根系與基質緊密接觸。
養護要點
光照:扦插後置於陰涼通風處一週,再移至散光處養護,避免強光直射。
温度:維持扦插環境温度在25℃左右。初夏扦插時無需保温措施,若温度低於20℃,需罩上透明塑膠袋保温。
澆水:扦插後需保持基質濕潤,但避免積水。發現基質乾燥後再澆水。
後期管理
根系生長穩定後,逐漸增加光照,但仍避免曝曬。待幼苗長出新葉後,可施少量薄肥促進生長。
常見問題
扦插失敗原因:
- 扦插時期不當
- 插穗選擇不佳
- 基質排水性差
- 光照過強或不足
- 温度過高或過低
- 澆水過多或過少
提高成活率小技巧:
- 使用新鮮、健康的枝條做插穗
- 扦插前對插穗進行切口處理
- 基質加入適量珍珠岩或蛭石,增加透氣性
- 扦插後立即澆透水,防止根系脱水
- 保持環境濕度,可罩上透明膜或放置在加濕器附近
扦插繁育成活時間:
桂花扦插發根時間因品種和養護環境而異,一般8~12周可生根成活。注意保持耐心,提供適當的養護條件,待根系發育完善後再移栽入盆。
桂花分株
何謂桂花分株?
桂花分株是指將一株較大的桂花植株分離成多株較小的植株,以繁殖和更新植株的方法。
桂花分株的好處
- 繁殖更多桂花植株
- 更新老舊的桂花植株,使其恢復活力
- 控制桂花植株的大小和形狀
桂花分株的時機
桂花分株的最佳時機在春季或秋季,此時天氣涼爽,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和恢復。
桂花分株的步驟
1. 準備工具
- 鋒利的刀或剪刀
- 鏟子
- 水桶或盆子
- 盆土
2. 挖取植株
- 用鏟子小心挖出桂花植株,並盡量保持根部的完整性。
3. 分離植株
- 用刀或剪刀將植株分為數株較小的植株,每株應有至少3-4條較粗的根系。
4. 檢查根系
- 仔細檢查根系,並去除任何腐爛或損壞的根系。
5. 修剪枝葉
- 將植株的枝葉適當修剪,以減少水分蒸發。
6. 栽種
- 將分株好的植株栽種在準備好的盆土中,並適當澆水。
7. 養護
- 將分株好的植株放置在陰涼處,並保持盆土濕潤。
- 定期噴灑葉面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桂花分株的注意事項
問題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
分株後的桂花植株不發芽 | 根系受傷或腐爛 | 去除腐爛根系,並適當澆水 |
分株後的桂花植株葉子發黃 | 水分不足或養分不足 | 增加澆水頻率,並施用適量肥料 |
分株後的桂花植株長勢不佳 | 盆土排水不良 | 更換排水良好的盆土 |
結論
桂花分株是一種繁殖和更新桂花植株的有效方法,但需要適當的時機和步驟。遵循以上建議,可以提高桂花分株的成功率,獲得更多美麗的桂花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