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旋覆代赭湯治膈氣
摘要


膈氣是一種中氣虛弱、濁氣上泛的證候,症狀包括嘔吐清水、綠水、黑水、臭水,呼吸急促。本方以旋覆代赭湯緩解膈氣,分理陰陽,降氣鎮逆,轉危為安。
藥味 | 功效 | 用量 |
---|---|---|
旋覆花 | 降氣消痰 | 10g |
代赭石 | 重鎮降逆 | 2匙 |
半夏 | 降逆祛痰,消痞散結 | 9g |
黨蔘 | 健脾益胃 | 12g |
佛手 | 行氣 | 9g |
沉香曲 | 止嘔 | 10g |
生薑 | 降逆止嘔 | 9g |
大棗 | 益氣和中 | 5枚 |
炙甘草 | 益氣和中 | 5g |
用法
煎湯取汁,調代赭石末,口服。
病案
鄭某,男性,37歲,因前胸痛、燒心暖氣就診。胃鏡顯示為反流性食道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服用旋覆代赭湯後,症狀明顯減輕,經連續服用4周,症狀消失。3個月後複查胃鏡,反流性食管炎痊癒。
辨證
中氣虛弱,濁氣上泛,痰飲內停,胃逆為主。
治法
分理陰陽,降氣鎮逆,升清降濁。
方解
旋覆花降氣消痰,代赭石重鎮降逆,為治胃逆之主藥;黨蔘健脾益胃,補虛益氣;半夏降逆祛痰,消痞散結,均為輔藥;甘草、大棗助黨蔘益氣和中;生薑配合半夏降逆止嘔,共為佐使。合用諸藥,升清降濁,緩解反流,止嘔鎮逆。
旋覆代褚石湯:緩解風寒濕痺的經典方劑
旋覆代褚石湯是中醫臨牀常用方劑,具有驅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主治風寒濕痺所致的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等症。
組成與功效
旋覆代褚石湯的組成如下:
藥材 | 功效 |
---|---|
旋覆花 | 祛風散寒,止痛 |
赤芍 | 活血通絡,散瘀止痛 |
白芍 | 緩肝舒筋,養血和營 |
當歸 | 補血活血,調經 |
荊芥 | 解表散寒,利氣止痛 |
防風 | 解表散寒,止痛消腫 |
桂枝 | 温通經脈,散寒止痛 |
生薑 | 温中散寒,止嘔 |
甘草 | 調和諸藥,緩急止痛 |
主治證候
旋覆代褚石湯主治:
- 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遇寒加重。
- 痺痛:四肢或局部關節疼痛,屈伸不利。
- 痛風:關節劇痛、腫脹,痛處發熱發紅。
- 類風濕關節炎:關節腫脹、疼痛、僵硬,晨僵明顯。
用法用量
- 煎服:將藥材煎煮後,取汁分次服用。
- 用量:每日1劑,水煎2次,每次水煎後約取150mL。
- 服用時間:早餐前和晚餐前服用。
禁忌與注意事項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婦女應諮詢醫師後再服用。
- 服藥期間避免生冷、油膩的食物。
- 症狀嚴重或久治不愈者,應諮詢中醫師。
與其他方劑的比較
方劑 | 組成 | 功效 | 主治證候 |
---|---|---|---|
旋覆代褚石湯 | 旋覆花、赤芍、白芍、當歸、荊芥、防風、桂枝、生薑、甘草 | 驅風散寒,除濕止痛 | 風寒濕痺 |
蠲痹湯 | 羌活、防風、獨活、當歸、茯苓、防己、荊芥、川芎、甘草 | 散寒除濕,祛風活絡 | 風寒濕痺 |
獨活寄生湯 | 獨活、寄生、當歸、茯苓、防己、防風、桂枝、甘草 | 温陽散寒,驅風除濕 | 寒濕痺 |
桂枝芍藥知母湯 | 桂枝、芍藥、知母 | 疏肝解鬱,調和營衞 | 肝氣鬱結 |
臨牀應用
旋覆代褚石湯在臨牀應用廣泛,除了上述主治證候外,還可用於治療:
- 風寒感冒:惡寒發熱、鼻塞流涕、頭痛身痛。
- 婦人赤白帶下:白帶清稀量多,或帶有血絲。
- 腰痛:腰部痠痛、僵硬,遇寒加重。
總結
旋覆代褚石湯是中醫臨牀治療風寒濕痺的經典方劑,具有驅風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其組成和功效明確,臨牀應用廣泛,是治療風寒濕痺、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的有效方劑。
延伸閲讀…
旋覆花代赭石湯旋覆代赭湯丸中藥材同仁堂璇懸旋復花帶褚 …
代赭石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