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蜂巢】小心!家門外竟驚現巨大蜂巢!專家警告危險性不容小覷

家中隔離遇巨蜂來襲,果馬蜂築巢迅速且具攻擊性

近年來,家居隔離期間蜂巢築建於窗外的案例頻傳,對於無法外出或請人處理的住户而言,此狀況令人感到束手無策。滅蟲專家提醒,此類窗外的蜂巢可能為果馬蜂,其體型較一般蜜蜂龐大,且具攻擊性,危險性不容小覷。築巢速度極快,短短一周內便能形成猶如籃球般大小的巢穴。

築蜂巢 Play

滅蟲專家鄭國鏗表示,春季為蜂巢建造高峯期,經由照片研判,相信所見為果馬蜂巢穴,屬於胡蜂的一種。此類蜂種每日往返數百至數千次搬運材料,起巢速度驚人,只需數日至一週,巢穴便能膨脹至籃球大小。他推估,果馬蜂一年至一年半更換巢穴一次,並具有感應天氣不穩的習性。臨近天氣變化或風暴前夕,牠們會「搬竇」,並選擇安全位置重新築巢。

築蜂巢

果馬蜂的巢穴通常容納數十至上百隻個體,具備育嬰室和成蟲棲息處。鄭國鏗提醒,果馬蜂警覺性高,若以棍棒觸碰巢穴,恐引發大量果馬蜂出動,甚至攻擊人類。因此,他建議採取「三不」原則:不要主動接觸蜂巢,不要開啟鄰近窗户,更不要噴灑殺蟲劑驅趕。

發現窗外築有蜂巢,是許多人的夢魘。一名小西灣居民在社羣媒體上載照片,顯示住所窗户外有黃蜂築巢。由於家中孩童發現窗外有物體飛舞,才驚覺此異狀。現今,他們不敢開啟窗户,並已向房署反映,但至今尚未有人前來勘查。該居民表示,蜂巢持續擴大,幼蟲數量也顯著增加,十分擔心蜂巢會對家中孩童造成威脅。

滅蟲專家接受《香港01》採訪時表示,相信照片中的蜂巢為果馬蜂,具有攻擊性且築巢速度快。建議居民暫時不要打開窗户或幹擾蜂巢。

譚小姐日前在香港社羣媒體羣組「柴灣人柴灣事」發文,上載多張蜂巢照片,並寫道:「個蜂巢愈起愈大,蜂仲愈嚟愈多,房署都仲未有人嚟睇下。」從譚小姐提供的照片中,可見蜂巢築於窗下側邊,目測有6隻體型龐大的黃蜂,有些似乎在築巢,有些則停留在窗户上。其中一張照片顯示蜂巢洞穴中布滿黑色小點,譚小姐表示那些是幼蟲,數量持續增加,在屋內也能看到牠們蠕動。

譚小姐接受《香港01》記者採訪時表示,築巢的可能是黃蜂,但具體築巢時間不明,是家中的孩童發現窗外有「綠色飛飛」才發現異狀,「其實成家都好驚昆蟲」。蜂巢築在孩童房間外,因此目前不敢開啟窗户。她5日前已通知管理處,當天有一名保全上樓拍照紀錄,但之後房署聯繫她,表示照片不清楚,需要上門進一步勘查,並稱會找工程部檢查窗户後再做處理。至今仍未有房署人員前來跟進。

蜂巢危害與建議處理方式

蜂巢種類 特徵 危險性 建議處理方式
果馬蜂 體型比一般蜜蜂大,具有攻擊性,築巢速度快 不要主動接觸蜂巢,不要開啟鄰近窗户,不要噴灑殺蟲劑驅趕。建議聯繫專業滅蟲公司處理。
黃蜂 體型較小,通常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受到威脅時會羣起攻擊 中等 不要主動接觸蜂巢,不要開啟鄰近窗户。若蜂巢位置較高或處於安全距離,可觀察一段時間。若蜂巢持續擴大或接近生活區域,建議聯繫專業滅蟲公司處理。
虎頭蜂 體型較大,攻擊性強,毒性較強,築巢速度快 極度危險,不要主動接觸蜂巢。應立即聯繫專業滅蟲公司處理。

築蜂巢:蜜蜂建築的藝術

築蜂巢是蜜蜂社會中一項複雜而令人驚嘆的活動,展現了它們非凡的建築技巧。蜜蜂利用蜂蠟建造六邊形的蜂巢,創造了一個既堅固又高效的結構,讓它們可以居住、儲存食物和撫育幼蟲。

蜂巢結構

特徵 描述
形狀 六邊形
大小 長約 1 公分
材料 蜂蠟
強度 驚人,可承受重達 1,500 倍的重量
密封性 極佳,可防止空氣、水分和病原體

建造蜂巢的過程

築蜂巢是一個協調一致的過程,涉及許多不同的蜜蜂角色:

  1. 工蜂製造蜂蠟:工蜂會從其腹部分泌蜂蠟,然後用它們的顎咀嚼並塑形,使其具有可塑性。
  2. 工蜂塑造蜂巢:工蜂會將蜂蠟塗抹在巢框上,逐漸形成六邊形結構。它們利用温度和水分調節蜂蠟,使其變軟或變硬,以塑造出正確的形狀。
  3. 蜂房分配:工蜂會分配蜂巢的空間,用於儲存蜂蜜、花粉、蜂蛹和幼蟲。
  4. 持續維護:蜂巢是一個不斷變化、維護的結構。工蜂會定期修復和加固受損或擴展的區域。

蜂巢的優點

築蜂巢為蜜蜂提供許多好處:

  • 温度調節:六邊形結構和蜂蠟的隔熱特性有助於維持蜂巢內的恆温環境。
  • 空間優化:六邊形形狀可提供最大的空間和儲存容量,而無任何浪費。
  • 結構強度:六邊形蜂巢具有出色的結構強度,可以承受各種外力。
  • 疾病防治:蜂蠟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特性,有助於保持蜂巢免受病原體侵害。

結論

築蜂巢是蜜蜂建築技能的見證。通過協調一致的努力和先進的材料,蜜蜂建造出一個既堅固又高效的結構,使其能夠繁衍生息並生產蜂蜜。理解蜜蜂築巢的過程,不僅欣賞它們的非凡技巧,也深入瞭解蜜蜂社會和它們在生態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延伸閲讀…

如何防止蜜蜂和黃蜂在附近築巢

蜂巢處理服務-專業蜂巢移除丨蜜蜂入屋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