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序言:
建置社區大門之爭議,牽涉建物設置之權利及居民生活之安全維護,本文探討相關法規及因應策略。
公共開放空間之定義與規定:
1. 公共開放空間係指建築基地內依規定留設之空間,供通行或休憩。
2. 開放空間可分為沿街步道式開放空間(寬度需達 4 公尺以上)與廣場式開放空間(需符合特定面積、臨接道路等規定)。


建置社區大門是否違法:
開放空間應供社區住户專用,若無法建置社區大門管制外來人員進出,可採取以下因應方法:
綠化及設置遊憩設施:
1. 依建築技術規則規定,開放空間應予綠化,營造休憩環境。
2. 設置遊憩設施,如公園座位、兒童遊樂器材,吸引住户使用。
增設監視系統:
1. 安裝監視攝影機,加強社區安全監控。
2. 定期巡查,配合警力維護治安。
制定社區規範:
1. 制定社區規範,規定外來人員進入社區應遵守事項。
2. 約束住户開門迎客或外借鑰匙。
其他因應方法:
1. 建置人車分道式管理,限制車輛進入社區。
2. 規劃地下停車場,避免車輛停放在開放空間內。
3. 強化社區居民的守望相助精神,共同維護社區環境。
社區中庭:營造宜居、永續的公共空間
引言
社區中庭是一個位於社區中央的公共空間,它提供了居民社交、休閒和聯繫的場所。它是一個社區的焦點,營造一個宜居、永續的環境,豐富居民的生活品質。
社區中庭的功能
社區中庭具有多種功能,包括:
功能 | 説明 |
---|---|
社交場所 | 提供空間供居民聚集、交談和建立關係 |
遊憩場所 | 提供遊樂場、健身器材等設備,讓居民休閒娛樂 |
學習中心 | 可設置學習區或圖書館,供居民學習、閲讀 |
活動場地 | 可舉辦社區活動、節日或市場,促進社區凝聚力 |
環境調節 | 種植樹木和設置水景,調節温度、改善空氣品質 |
社區中庭的設計元素
設計一個有吸引力的社區中庭時,應考慮以下元素:
元素 | 説明 |
---|---|
安全性 | 提供充足的照明、良好的能見度和安全障礙物 |
可及性 | 確保所有人都能輕鬆進出中庭,包括殘障人士和老年人 |
景觀美化 | 使用植物、水景和藝術品營造一個美觀宜人的環境 |
多用途性 | 設計多用途空間,滿足各種活動的需求 |
永續性 | 使用環保材料、節能設備和綠化設計 |
社區中庭的效益
建設社區中庭的效益包括:
效益 | 説明 |
---|---|
提升社區凝聚力 | 促進居民之間的互動和聯繫 |
改善公共衞生 | 提供安全的休閒場所,減少久坐和肥胖 |
促進經濟發展 | 吸引企業進駐,帶來就業機會 |
提升房地產價值 | 美觀的中庭可以吸引居民和投資者 |
提升環境品質 | 增加綠地、調節温度和改善空氣品質 |
結論
社區中庭在打造宜居、永續的社區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提供公共空間,鼓勵居民互動、休閒和學習。通過規劃和設計,社區中庭可以定製,以滿足特定社區的需求,成為一個社區的心臟,讓居民茁壯成長。
延伸閲讀…
最高法院對「中庭範圍」的見解
新北市政府綠美化環境景觀處> 社區綠美化> 優良案例> 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