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七佛八菩薩所説大陀羅尼神咒經 (唐、失名譯)
隋代北印度三藏闇那崛多譯:《大威德陀羅尼經》
《龍樹五明論》 (失名譯)
《佛説熾盛光大威德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唐、不空譯)
《大聖妙吉祥菩薩説除災教令法輪》 (唐、屍羅跋陀羅譯,慧琳筆受)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宋、天息災譯)
經典中所見的佛教符印


釋提桓因不服佛法,化污穢築牆阻礙咒仙,無人能破,後八大金剛前來也未能擒拿,最後穢跡金剛使用不壞金剛,破穢跡金剛印擒拿成功。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記載,禪師常畫圓相,有一疑者問起,禪師劈脊便打,疑者消失。
梵王心生傲慢,不來拜別,有上千咒仙前往捉拿,然梵王化污穢築牆圍困,咒仙犯咒而死,八大金剛更束手無策。
《牟梨曼陀羅咒經》記載:“……由是力故名為阿波羅至多母達羅(名無能勝符印)。”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疏神寶記》:符印為神之“符印”也,得是印故,能卻諸惡,能持眾善,無適而不利也。
《止觀輔行傳弘決》:“印謂符印,以銅為之使天下同,今亦如是,使用諸教與機不差。”
《新華嚴經論》:“經雲印璽者,明玄既未萌,及如咒中結手印等,準王用玉為璽,銅鐵木為印,此明如龍樹等符印也。”
《法眼禪師語錄》:“將三世諸佛為頭,以六代祖師為體,天下衲僧為手為腳,以拂子打圓相雲,看畫作一道神符,向鬼門上貼,且道如何。”
《禪源諸詮集都序》:“六代禪宗師資傳授禪法,皆雲,內授密語外傳信衣,衣法相資以為符印。”
《歷代三寶紀》:“五明論合一卷(一聲論。二醫方論。三工巧論。四咒術論。五符印論。週二年出)。”
《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實相印者,印即符印也。
宋代錢唐沙門釋智圓 《維摩經略疏垂裕記》:“五明者內外俱有五明,內五者聲醫方工巧咒術與因明,外五前四同,最後是符印。”
龍樹菩薩《五明論》:“持神符者,阻斷一切惡業,不淨者以符持之。”
《阿含經》睿法師譯:釋迦渡半珠河時,捉取婆羅雙腳,空中化現菩薩相,然後身放五彩光,四大寶印於頭頂,身放五彩光, 42 道靈符融合於光中,合為一體,滅除婆羅之毒。
「瑪瑪」位置置換用意
密教咒語中,除加名法外,也有將咒語置入特定物件或灌注特定對象的法門。
漢傳佛教傳承的穢跡金剛系統才有42 道符的特殊傳承
證量與神通**
-
《穢跡金剛説神通大滿陀羅尼法術靈要門》記載,穢跡金剛持有四大寶印及 42 道密印,全為釋迦親自化顯。
-
斯3337 號《摩登伽經》:阿修羅王為求延壽,與天帝合戰,勝敗難分,雙方各執符印兵器,阿修羅王持虛空符。
-
《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太子不聽父王勸告,縱情逸樂,後被天人困住,因天人符印太強,後請釋迦化印解除困境。
-
《寶星陀羅尼經》:如來實體為如意寶,能成一切願,可轉惡運得善運,願力能轉善運為大善運。
-
伯二五五八 號《佛説七千佛神符益算經》:地獄受苦無量、鬼途受苦、畜生百苦、人間受種種苦惱、天上功德劣,因不持守咒訣、不念本尊咒、不念陀羅尼、不持真言,五戒不全、志不堅、心不誠、不見善名,不得菩提彼岸,應誦經咒持守預防。
-
伯三七三二 號《佛説提謂經》:提謂羅與大梵天自我點化,受諸天眾供養,但迦葉佛與提謂羅不合,招來十二神祇與提謂羅戰爭,導致天地發生毀滅性災難,最後靠著釋迦佛調解平息戰火,其中記載迦葉佛和文殊菩薩各自持有一件缽盂寶瓶法器。
-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德功德經》:記載釋迦佛為彌勒菩薩講授《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醫治解救一切痛苦憂惱,後彌勒菩薩尊敬的朝拜釋迦佛。
-
《佛説普賢菩薩説證明經》:解釋為何供養諸佛、辟支佛、緣覺和四天王等天人將產生福報。
-
斯二〇八八號《佛説咒魅經》:記載一位名叫金剛的手拉持蓮華寶鬘(一串美麗的花環)來到佛的身邊,佛一見到金剛手,知道時機成熟了,立即進入禪定,一切眾生無不發出笑聲。
-
伯三九一五、斯二一一〇 號《佛説安宅神咒經》:記載一位名叫阿闍世王的國王建造了一座房子,但每當他想要進入房子時,就會遇到各種災難。國王請教佛陀,佛陀教他持誦一首咒語,結果咒語真的生效了,國王再也沒有遇到災難。
-
伯二一九四 號《佛説大威德熾盛光如來吉祥陀羅尼經》:詳細記載大威德熾盛光如來如何從頭頂放光降下陀羅尼,光明普照,眾生歡喜。
-
伯三九二〇 號《佛説大威德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消除一切災難陀羅尼經》:記載金輪佛頂熾盛光如來在寶塔中感應眾生,發出大神變,勸化眾生皈依三寶。
-
伯二三二二 號《二十八宿真言、文殊破宿曜真言》:記載星宿對人的影響,以及如何用真言化解災厄。
-
北七六七七 號(夜九十八)《結壇散食迥向發願文》:記載結壇供養三寶,迴向眾生,發願往生淨土的法會儀軌。
-
斯五五五三 號《密宗神咒》:記載密宗的九曜星神神咒,可以祈求福報和消災解厄。
-
伯四〇七一 號《十一曜見生圖等曆算玄文》:記載根據日月星辰運行,推算吉凶禍福和曆法的方法。
守口如瓶
秘法不得外漏,一但外傳將承受惡報,不得超生。
佛教符印
-
《牟梨曼陀羅咒經》:持誦咒語會獲得加持力,如同桃木棒可以驅魔一樣。
-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符印,是可以貼在門上或者牆壁上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
-
《止觀輔行傳弘決》:皇帝的印璽是用銅做的,而諸佛菩薩的符印是用各種金屬和木材做的,皇帝的印璽只有皇帝才能用,而符印是誰都可以用的。
-
《新華嚴經論》:符印是諸佛菩薩智慧、神通的結晶,可以降魔伏妖、捏拿凶神、惡鬼,給眾生帶來福慧。
-
《圓悟佛果禪師語錄》:符印有佛教符印,也有外道符印,但這兩者性質完全不同。佛教符印是大悲為本,智慧結晶、威力強盛、降魔伏妖、捏拿凶神、惡鬼,給眾生帶來福慧。
-
《阿含經》:佛祖曾用符印制服魔王。
佛印的起源
佛陀生於公元前624年,而老子則是在公元前570年出生,釋迦世尊降世比老子出生早54年,這足以證明釋迦牟尼佛的符印純屬為佛教正法,與道教符印和東方外道無關。
符令和神符
民間常見的符令透過書寫特定文字組合並將精氣灌注在符紙上,達成役使鬼神、願望達成的目的。
真經密語**
佛教符
佛教符又稱「法符」,是一種記載佛教咒語、經文或符號,用以祈福、避邪或治病的符咒。
起源與發展
佛教符的起源可追溯至古印度婆羅門教的護符,在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融入了本土道教符籙文化,形成了獨特的佛教符籙體系。
種類與應用
佛教符的種類繁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以下幾類:
類型 | 應用 |
---|---|
祈福符 | 祈求平安、健康、福壽 |
斬妖符 | 驅邪鎮魔、破除詛咒 |
治病符 | 治療疾病、消除痛苦 |
開光符 | 為物品或人事物祈福加持 |
化煞符 | 化解煞氣、消除厄運 |
製作方式
傳統的佛教符通常由僧侶或法師親筆書寫,並加持開光。製作過程需要按照嚴格的儀軌,包括:
- 潔淨筆墨紙張:使用潔淨的毛筆、墨汁和紙張。
- 持咒開光:誦唸經咒為紙張和筆墨加持。
- 書寫符號:按照特定的筆劃順序書寫咒語或符號。
- 加持印證:由師父或長輩驗證並加持符咒。
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佛教符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恭敬心誠:使用符咒時應保持恭敬心和誠意。
- 遵循指示:按照指導使用符咒,不可擅自修改。
- 不可貪求:符咒並非萬能,不可過於依賴。
- 妥善保存:符咒應妥善保存,避免遺失或汙損。